从小就有崇洋媚外的萌芽,等上了大学,迫不及待的要提早离开这活腻了的小村子,每天不是在田里,就是在河边,村子里实在找不到可以娱乐的地方了。回想起这十八年,总觉得过得不算太好,电视是我了解村外世界的唯一途径,我看到那里有宽阔大马路,高的不像样的楼房,这也不怪我夸张,农村里最高的不过三楼,这是村里的超高建筑,路上到处是代表高科技的车子,不像村里只能骑个车把子,泥泞没水泥的路还要怕颠簸,下来推着走。最吸引人的,还是有村里没有的娱乐场所,早就看到那些带着人在空中肆意的甩的机器,还有那带有迷幻色彩的过山车,既浪漫又刺激。
也是盯着日子在扯日历,终于到了离开的那天,没有不舍只有对脑子里画面的狂热,坐上动车,也是第一次,说不出的舒坦,仿佛逃离了一个雾霾。
大学四年过去了,开始工作了,每天就在抱怨着这城市空气的污浊,哪有村里的清新干净,这密密麻麻的高楼,就是一个个囚牢,困着每一天,只有到了晚上,才能进到一个更小的牢房休息。吃的更不用说,炸鸡汉堡是标配,偶尔的便当也是贵且油腻,哪里有村里田中的蔬菜可爱。早起的一天,也是在交通拥堵中堵出一阵骚气,但还是要进公司的前一刻,摆出一个又是新的开始的奇妙表情。
每个夜晚,都在床上迟迟不能睡去,在想小时候的田,小时候的河,小时候的路,只不过,这条路也走不回去了,听妈妈说,村里最近,也修完了路,只不过是一条窄窄的水泥路。
还听妈妈说,村里的中老年人都回来养老了,他们搭起鸡圈,收拾荒田,围上栅栏,养了村中猫狗,河边总是有钓鱼人的身影,村里仿佛又活了,况且个个回村人身价还不斐。
这听完,心里更堵了,原来上班的终点,也是豪配,还是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