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不懂得竞争的人。或者说,我向来是没有太强竞争欲望的人,也可以说是不敢竞争的人。
个中的原因是什么?
1、我不去跟人竞争,我也可以活,我很少遇到会把我置于生死攸关境地的竞争。
2、不去竞争,还因为我害怕冲突,害怕进入到关系里面,害怕竞争之后会损害自己的全能自恋感。
也可以说,我其实是没有明确的关于“竞争”的概念,我更多是在没有理解什么是“竞争”的情况下,就臆想了很多关于竞争的“坏”。
那到底什么是竞争?
武志红老师有一段关于竞争欲的精彩描述:
每个人都想带着主体感展开自己的生命,因此会生出强烈的竞争欲,想用各种方式增强自己,并想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一较高下,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没有看到自己的这份需求,或者容易忽视周围人的这份需求,那时你需要提醒自己,你忽略了人性中的一大需求。
人为什么要参与竞争,尤其男人为什么要参与竞争?
温尼科特的观点:
女人的品质是“在”,她只要存在着就非常重要;而男人的品质是“干”,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追求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才能找到存在感。
荣格的观点:
母性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母亲对孩子的一切都会给与肯定的回应,所以母子趋向融合;父性则是提供秩序、界限与力量,要把家庭撑开,父亲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性,他要赢。
作为一个原来字典里没有关于“竞争”的清晰概念的人,我觉得让我真正地从骨子里接受竞争这个事情,还没那么容易。
只是,我在学习着去感受,去接受,践行竞争这个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好的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例如,医疗、教育资源,你不争,好资源就会离你远去。换个角度想,当你不去跟别人竞争那些好资源时,是否意味着你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那样的资源?
也就是说,不愿意竞争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不愿意去撕开自己内心的坏与黑暗。借此,他们会自我安慰,至少我可以保留住一份清白感。
最近有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
道德的高地寸草不生。
很多人会以“不争”为幌子来彰显自己的高尚,殊不知,这种压抑自己天性的行为,更多是一种虚伪。
“不争”的人,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敢承认,更不敢让别人知道,这不是虚伪又是什么?
上帝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既然你“不争”,既然你不说你要什么东西。那么,好的,上帝成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