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年会之核心竞争力产业峰会(二)

【主题演讲】高效的产业基金模式


演讲摘要

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合伙人、总裁 谢闻栗

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合伙人、总裁谢闻栗在“高效的产业基金模式”主题演讲中表示,产业基金应符合以下三点:第一,产业基金必须拥有相对于其它的财务性PE更加深刻的对产业解读和认知的能力;第二,产业基金必须要拥有除资本以外的核心竞争力,即产业资源;第三,产业基金从创业之初就必须拥有产业创新和产业整合的愿景。

谢闻栗认为产业基金有三种比较合理的模式:第一,跟行业当中的龙头上市公司共同成立并购基金,对整个产业进行布局;第二,跟行业当中的非上市的龙头公司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对整个行业进行布局;第三,联合政府、上市公司与银行,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对整个行业进行布局,效率是最高的。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谢闻栗:各位投资人、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刚才我跟组织者做了一个沟通,在座的听众应该有1/3是LP,有2/3是同行,所以我今天的演讲要兼顾两部分人的需求,今天我们要谈的核心的概念就是关于产业基金。最近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一个月以前,招商银行举行了一次“新形势、新资产、新配置”的会议,邀请深圳一线的股权投资机构到现场进行了一次研讨,研讨的主题是产业基金。上周我受民生银行总行的邀请去了北京,参加了中国一线的30个股权投资机构几乎全都参与的关于私募股权的探讨,这次探讨的主题也是产业基金。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好好地解读一下,产业基金和财务型投资的PE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建议留5秒钟的时间各位自己先思考一下,产业基金和财务型的投资机构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我想用我的观点来诠释一下产业基金和财务型PE的区别。第一,如果对产业没有深度的解读能力,不能叫产业投资基金。我相信各位一定同意这一点。第二,如果没有拥有产业资源可以扶持被投资企业的成长,不能叫产业基金。第三,如果没有真正起到产业布局和整合的能力,不能叫产业基金。所以站在我的角度,我想对产业基金做一个综合概括:第一,产业基金必须拥有相对于其它的财务性PE更加深刻的对产业解读和认知的能力,第二,产业基金必须要拥有除资本以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资源,如果产业基金没有产业资源,它不能叫产业基金。第三,产业基金从创业之初就必须拥有产业创新和产业整合的愿景,这才叫产业基金。

基于这些考虑,我想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产业基金的模式。这也是过去三年以来,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正在践行或者已经践行,并且某些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模式。

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成立了三年半的时间,到现在为止管理的基金规模接近50亿,到今年年底会有90—100亿左右的规模。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一个才创立三年多的机构,可以把基金规模做到将近100亿。就像昨天在南京我跟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瀞漪在聊天的时候说的,我说前海梧桐并购跑得很快的原因是,我们起家的模式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借助上市公司的眼光来选择和判断项目,借助于上市公司的资源、品牌、技术、市场、人才,来扶持被投资企业的成长,再借助上市公司的并购实现退出。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我们跟上市公司腾邦国际成立的腾邦梧桐并购基金,主要是做旅游方面的投资,有一个叫新兴旅游的公司,2015年2月份我们投资它的时候,估值只有3个亿,一年半以后,到了2016年9月份,此公司的估值达到了15个亿,一年半翻了5倍,什么原因?因为这家公司原来只是线上模式,当我们投资它以后,把上市公司腾邦国际的诸多资源注入到那家被投企业,于是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和突破,并且盈利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半的时间,它的估值上升了5倍,而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投的1.6亿,也因为目前的估值上升了4倍,变成了6.4亿,而我们一次性选择3个亿(相当于本金两倍),部分退出。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带着资源投资,使得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投通讯行业,最好的选择是跟华为成立并购基金,因为没有任何机构比华为更了解通讯行业,没有任何机构比华为更拥有在通讯行业的产业资源。所以我们第一个模式就是跟上市公司联合成立并购基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联合成就未来。

第二个模式,昨天在南京世界石墨烯大会上,前海梧桐并购联合国家发改委以及目前为整个石墨烯产业带来了颠覆性技术的石墨烯大王,香港的天元羲王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石墨烯产业母基金,200亿规模。天元羲王作为技术的颠覆者,他们愿意出40亿,你们就知道他们对这个事情有多大的信心。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天元羲王有三个重要的价值是任何投资机构没有的,第一,天元羲王所拥有的石墨矿占全球储量的50%,资源端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第二,石墨烯的玻璃工艺,由于天元羲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物理电子相位自耦合的方法,使得石墨烯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00倍,当别人用克来形容石墨烯的产量的时候,而他用吨来形容石墨烯的产量。第三,它使得石墨烯的成本下降了90%。使石墨烯的综合性价比提升了1000倍。很多对石墨烯不了解的人都认为它现在应用不成熟,当石墨烯的材料价格很贵的时候,它的应用怎么可能成熟?当天元羲王带着石墨烯变革性的技术来布局整个产业的时候,毫无疑问对石墨烯的产业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所以作为国家发改委和前海梧桐并购,不跟这样的人来合作石墨烯基金,又跟谁合作呢?另外,这家公司还用子嵌入技术使得功能石墨烯以很廉价的方式可以被提供向市场。高纯度石墨烯原来一克50块钱,由于我们的出现,现在一克的价格2块钱,下降25倍。所以我们真正的出发点就是跟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联合成立布局整个产业的产业基金。毫无疑问它未来的影响力和统治力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个模式,我知道今天有一些政府产业基金的朋友在现场,我们现在正在跟11个地方政府谈政府产业基金,政府出钱的目的是怎样的?往往他们会说,我们要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我接着问一句话,请问把钱投向什么样的方向才能够真正让你的初衷能够得以贯彻和落地呢?这时候很多政府基金的管理者是茫然的。我再问一句话,中国5000万家中小型企业,请问有哪些企业比3300家上市公司更具有产业整合的能力呢?政府产业基金不跟上市公司合作,它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起到产业整合的目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影响到当地的政府产业基金,一起与当地某个行业最优秀的2—5家上市公司形成政府产业基金。

有政府背书、有上市公司背书之后,银行就出面了,银行说我的钱应该跟上市公司合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资本开始进入有政府产业背景、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产业基金,在这里面我跟大家公布一个数据,大家知道最近最受关注也是最倒霉的中国的公司是谁?由于去杠杆,这家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不提它的名字,各位都知道,其背后的背景就是去杠杆,去杠杆去的是银行的钱,所以现在银行的资本正在被倒逼着进入股权投资市场。那天我看了一个信息,这个钱的总量有14.3万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中国从1991年有第一只私募股权到现在为止26年了,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总规模5.06万亿,而未来几年时间,银行和政府的钱加在一块将会有20万亿进入私募股权市场,这些钱应该去向何方才能真正起到产业整合的目的呢?毫无疑问,跟上市公司一起合作。所以政府产业基金一种新兴的模式是,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的出资,加上银行的资金,三种资源配合在一起,才是最高效的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有了政府的钱,有了上市公司的钱,有了银行的钱,高净值客户开始纷纷涌入。所以这样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它几乎是把社会上最优质的资源全部整合到了一起,所以我认为各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通过这种模式的组合,才是最高效的产业基金的运营模式。

我认为产业基金有三种比较合理的模式,第一,跟行业当中的龙头上市公司共同成立并购基金,对整个产业进行布局。第二,跟行业当中的非上市的龙头公司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对整个行业进行布局。第三,联合政府和上市公司,以及银行,共同成立产业基金,对整个行业进行布局,它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这就是我跟大家的分享,谢谢各位。

【主题演讲】科技大数据与新兴竞争力产业投资


演讲摘要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用户服务与知识传播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吴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用户服务与知识传播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博士吴昊发表了题为“科技大数据与新兴竞争力产业投资”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大数据变革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在商业模式、投资决策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吴昊介绍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利用科技大数据,为国家在石墨烯、纳米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政策提供研究建议的案例,以及为包头等地方产业园区的决策提供支持的案例,说明了科技大数据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参加由投中集团主办的这个会议,大家看到我的工作单位,可能会以为我们是搞间谍的。其实情报是分为多方面的,中科院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理解为科技类的大数据,情报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

我的报告将从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一是科技大数据推动行业的创新,第二是科技大数据在决策投资中的应用,第三是简要介绍一下中科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

科技大数据推动行业的创新

这张图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因为现在大数据变革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现在我们的服装厂都是根据淘宝的大数据进行生产,这张片子可见大数据在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包括在投资等等方面都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其中有这么几类数据,可能我们以前并不是特别重视,或者是在投资的领域对这些数据也没有特别的关注,类似一些科学的基金,海量的学术论文,一些专利、产业政策,尤其还有一些行业产业的专家数据库,一些技术成果,还有一些科技情报,我们把它们拎出来,给它加上一个定语,把它叫做“科技大数据”。现在的大健康、医疗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领域,我想通过两个例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例子是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它的前身是汤森路透,汤森路透把这个科技咨询的业务卖给科瑞唯安,这是他们2017年做的预测寨卡病毒的报告,他们根据一些大数据,结合监管机构的政策,甚至一些管线的损耗,甚至一些价格因素,预测今年有可能的40种复方制药,这在国外的一些投资公司,对这份报告还是比较追捧的。

第二个案例也是一个医疗的数据,这在美国做得非常好,它通过这个模型变革了医疗诊疗的方向。有好几个大的数据公司把文献中的症状表现数据和病理分析数据,以及诊疗方向的数据关联起来,现在使我们的诊疗有很好的方向。比如说我们头疼的症状可能由很多种病引起,如果说我们现在将几项症状输到这个库里进行筛选,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相对准确的判断。

科技大数据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科技大数据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左边是我们的数据,右边是我们应用的领域,下面我也想通过几个实例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中科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和不同的机构合作,服务于不同层面的案例。

这些案例我设立了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尺度,我们为国家的投资决策,为地方政府和园区的投资决策,为企业和一些投资机构这个尺度作为一个纵坐标。然后从论文文献、专利导航、机构的定标这样一些数据分析作为一个分析方法,我们以石墨烯、纳米材料作为分析的案例。

这是全球科技趋势报告,是石墨烯的态势监测分析,这是我们中科院情报信息研究中心和科瑞唯安合作,做的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主要是建议政府在电化学领域加大布局,建议在优势领域建立孵化中心,建立政府在电极材料等应用领域加大人才投入、政策支持等等。这是我们分析的一张图,我们通过论文领域的分布、专利的分布,从趋势的预测,还有一些机构的数据的预测来为在石墨烯领域做原始创新,从科研一直到最后的资本介入,提供一个宏观的建议。

还有一个是纳米技术,这是中科院情报文献研究中心联合顶级的科技机构自然出版社,我们一起对全球的纳米现在的研发做的大数据分析,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在这些领域是有优势的。而中国的优势和美日韩的优势是不同的。今天我们讲竞争力产业分析,中国在哪些方面比较强,我们下一步要怎么发展,这都提供了一些建议。这是我们从全球的专利中做出的一个预判。

第二个是我们为地方政府和园区终端的产业布局提出了我们的建议。这是为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资源型产业——稀土产业,为包头市政府、包钢稀土和稀土园区提供一些建议,为它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样的企业进驻设立优惠政策等等做出的布局和建议。我们通过分析,找到现在在全产业链上的基础的空白点,然后我们做了专利壁垒和专利机会的预测,大家看到图中黄色的方块,我们从科技大数据的角度来预判在这些领域和方向应该加大布局。

第三个案例是我们为一些行业的企业做的一些投资方向。这是一个做电磁类的企业要投资一个1400万的项目,然后我们做出了一个谨慎评级的建议。

第四个案例是我们为投资机构做的一个投资建议。前面在市场、资金方面,可能大家觉得也都是比较平常,但是我们从专利和文献预测了在传感器核心技术分析这一块的几个点,同时我们在这些点中也引入了相关优势的技术和团队,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通过这个专利,还有通过一些科技大数据的聚类,我们认为在传感器方面,比如说VR、AR、可穿戴设备等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有可能有潜在的爆发。同时,我们从项目、从专家锁定,从科技成果,通过我们搭建的各类科技数据库,帮助行业的产业投资机构来锁定拥有这些技术的人和项目成果。

这个是我们为天津滨海音区的政府引导基金做的评估,我们从文献调研和专家定性两个方面,给这个项目一个积极的评价。右边是我们和国科控股,以及其它的投资公司,为他们提供中科院的项目、成果和技术的团队。

中科院文献情报研究中心

第三部分介绍一下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就在中关村的腹地,可能大家在北京工作的会经常在中关村一带活动,我们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地标性的建筑。

我们是中科院114个研究所、12个分院、几所高校、27家院控股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投资决策领域,我们有这么几个优势,一是数据资源,我们有数据、有人,第二,我们有专家智库,同时我们还有一些项目的渠道,我们有235个数据库,十多个专利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这个采购费用一年将近4亿人民币,所以对科技数据来说,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比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更全。同时我们在信息系统的研发,包括在信息的发现、情报以及我们服务于中科院院所,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所以跟中科院各级院所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

我们拥有中科院的专家数据库,这是一个熟人数据库,不是很多平台在网上爬虫爬取来的数据,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后再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产品模式,我们从数据的获取、数据加工,一直做到产品和服务。这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流程的通讯解决方案。我们也和多家投资机构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合作,下一步我们也希望能跟投中这样的机构互相取长补短。我们的能力主要是在全球科研论文数据分析、专利导航技术预判,尤其是一些希望投技术的基金,我们希望能有良好的合作。另外就是我们有在中国比较全的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的熟人数据库,我们还有相关产业领域,尤其是中科院的技术成果数据。今天来这里,希望跟在座的朋友一起来分享科技大数据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我们也希望能跟大家有一个密切的合作。

【权威发布】中国VC/PE行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演讲摘要

投中信息首席运营官 杨晓磊

投中信息首席运营官杨晓磊权威发布了《中国VC/PE行业信息化发展白皮书》,白皮书通过对管理资金8559亿元规模的121家机构调研发现,行业整体对于信息化的态度相对保守,93%的机构没有使用投资管理系统。不过,其中有70%的机构有意愿“采用投资管理系统替代现有管理方式”。而“数据安全性存疑”是67%未使用机构会拒绝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原因。

白皮书还对没有使用投资管理系统的机构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基金管理、投资管理流程上偏大的基金,对于基金运作和投资管理要求越高,越偏小的基金对于协同办公、人员管理这些方面要求越高。”

此外,还有接近七成的机构,对信息化系统增值服务还有四个核心诉求:第一是标的动态;第二是市场情报;第三为行业研究;第四是政策法规。杨晓磊表示,机构之所以对政策法规的关注度高,是因为过去两年时间,一级市场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造成的,相关监管机构出台了很多的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时更新,也是很多投资机构需要的服务。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大家知道投中研究院是VC/PE领域的研究机构,我们把VC/PE行业当做一个产业来研究,我们比较少的去研究环保、高科技、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这些具体行业发展的情况,我们更关注投资、资本和行业发展的趋势连接。

我们也把机构的运作当做一个我们的研究主题。今年6月份投中信息启动了中国VC/PE行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在这里我给大家报告一下现在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促进行业在信息化使用和改造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和进步。

下面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一些画像和市场的概览。

我们本次一共调研了121家机构,回来的有效问卷118家,他们的整体管理规模为8559亿元,其中有21%的机构在使用投资管理信息化的产品,43%的资金在这个信息系统里面流转,平均每家机构是70亿元上下的管理水平,有25家机构正在使用投资管理信息化的产品,有3700亿元左右的资金在使用这个系统。从这个画像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相信略偏大规模的基金在管理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上会越超前。

这个也符合行业的一般认知,大基金比较少,小基金比较多,管理规模比较大的基金比较少,投资项目多的基金比较少,管理规模比较小、投资项目比较少的比较多。人民币基金比较多,美元基金比较少。

再接下来是目前参与调研机构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从这张表能得出几个结论,比如说越大规模的基金在投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用的程度越高,越偏美元基金使用的程度越高,业务的复杂化、基金管理的标准化以及LP对于基金管理的要求,这些是促成更大的基金、管理项目更多的基金,在信息化系统使用上比较多的原因。

下面分享一些我们的发现。第一是93%,这是没有使用投资管理系统机构的企业,有93%还是比较传统的。第二是“采用投资管理系统替代现有管理方式”是70%未使用的机构的选择。第三,“数据安全性存疑”是67%未使用机构拒绝某一款的原因。

下面是没有使用投资管理系统的机构对需求方面的分解,我们看到这张图是在基金管理、投资管理流程上越偏大的基金,对于基金运作和投资管理要求越高,越偏小的基金,对于协同办公、人员管理这些方面要求越高。

再下面是对增值服务的要求,目前接近7成的核心诉求是:第一,标的动态,第二是市场情报,第三行业研究,第四是政策法规。对政策法规的关注度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过去两年时间对一级市场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造成的,相关监管机构出台了很多的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时更新,也是很多投资机构需要的服务。

下面是已经使用了投资管理系统的机构,目前65%的机构是按需定制,目前我们的行业还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粗糙的阶段,在这些普通业务管理上趋同,在专业的判断上会有巨大的落差,目前还有接近7成的机构按需定制,每个机构有自己不同的管理办法。有接近6成的机构选择本地部署的方式,有4成的机构选择云端部署。

再看两者的共同诉求,最大的需求是投后管理,第二是基金管理,我要看投后的效果怎么样,然后还要监管我的基金运作情况。

以上是我们这个调研的简单的分享,后面还有一个白皮书的详细报告,一周之后我们会发到微信上。

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年会上我们发布了一个产品,我们当时在行业做宣讲的时候强调一个概念是,我们希望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行业的发展,推动管理的发展,信息化的功率永远不应该是效仿管理,而应该是机动管理,采集到大家的需求,推出更加管理实践,帮助客户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业务,管理自己的基金,这是我们的目标。

从那个时间节点到今天,我们得到很多行业用户的支持。这是我们的部分用户,最中间的是中俄主权基金,还有国家中小基金,还有其它的一些基金都不一一介绍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到现在接近半年的时间,我们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始,我们希望未来这条路还要不断地服务用户,获取用户的信任,才能使我们的产品逐渐被行业接受,推动行业、帮助行业,这是我们目前产品的进展,这也是我们想分享行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诉求。

【圆桌论坛】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趋势


演讲摘要

在“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趋势”圆桌论坛上,启赋资本董事长傅哲宽、昆仲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王钧、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国际创投总经理郭箭、紫牛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张泉灵、千乘资本创始人熊伟参与了讨论,本场对话主持人是蔚来资本合伙人朱岩。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主持人:我们今天一天一直是围绕中国核心竞争力产业这个话题在探讨,接下来要迎来一个圆桌论坛的环节,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碰撞、更多激烈的冲突在里面,激发我们的思考。

朱岩:大家中午好!感谢投中,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中国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思考,一般在午餐前的圆桌都是最难组织的一个环节,但是今天我们有非常出色和有经验的投资人,我也相信今天的分享让这个等待是值得的。

下面我想请每一位嘉宾简短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以及个人的情况。

傅哲宽:大家好,我是启赋资本的傅哲宽,启赋资本是2013年创业,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有130多亿,投了170多家公司,我们核心是聚焦在早期的VC领域,从天使到A轮为主,我们的主要方向是两个,一个是TMT,一个是新材料。

王钧:大家好,我是昆仲资本的王钧,我们也是一个VC为主的基金,现在主要是管理着一个VC基金,一个成长基金,我们最近搞了一个教育产业基金,希望跟大家交流产业方面的投资,我们在深圳有3个同事,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加起来有20多位同事,今年投的还比较积极,大概投了20来个项目。

黄明明:大家好,我是明势资本的黄明明,我们在早期投资,主要投工业机器人、高端制造,包括汽车、AI和大数据,现在是两期美元基金和一期人民币基金。

郭箭:大家好,我是国际创投的郭箭,我们是一家专业的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做中早期的投资,主投医疗健康、TMT和节能环保,目前我们管理了十几只基金,总规模40亿左右。

张泉灵:我是来自紫牛基金的张泉灵,紫牛基金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基金,从第一期的募资到现在也才两年时间,我们现在正在做第二期的基金,大的投资方向是两个,一个是跟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关,另外一个是以内容为壁垒,后面可能是线上的教育、知识付费,也可能是因为内容造成的消费或电商。

熊伟:大家好,我是千乘资本的熊伟,我们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基金,去年3月份成立,到现在第一期基金5个亿的规模,主要是投A、B轮的早期投资,我们的产业方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是围绕一个数据重构产业,这是我们基本的理念,基本围绕数据的产业、数据的交互、数据应用这几个方向,现在投了十几个项目。

朱岩:我也简单介绍一下蔚来资本,我们是由蔚来汽车和红衫、高瓴发起的基金,目前管理的人民币基金是100亿规模,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改变电动车产业,主要是智能化、网联化、汽车共享以及新材料等等主要大的领域。

产业投资的逻辑,与综合基金投资的区别?

既然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是产业投资的话题,我也想请各位分享一下在你们聚焦的产业里面投资的逻辑是怎么样的?尤其是跟一些综合基金投资的区别,对某些具体产业的分析,

熊伟:我在做千乘资本之前也做了8年的投资,在做投资之前在产业做了10年,自己也创过业,我对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To C互联网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创立千乘资本是基于对B2B产业互联网投资机会的探索。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话,产业互联网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把自己的第一期基金主要投基础设施。我们的口号是“数据重构产业”,我们用以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重构传统产业。中国的传统产业里面存在大量的价值洼地,这些洼地一直没有填平,原因是原来这些日子很好过,无论是做矿还是做制造还是做贸易的,日子都好过,但是2015年宏观经济的低靡,导致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传统产业的市场是非常大的,2015年的时候,一些新的产业,包括传感、IT新技术、AI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慢慢的成熟了,这些技术对产业的改变都在慢慢发生它的效益。我们一直不提颠覆,因为新的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这个提法过于激进,我理解应该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对产业逐步的渗透,一步步的重构产业。所以我们是围绕以数据为代表的核心,刚才说的这些所有的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数据是要闭环的,而且要是实时数据才是有效的数据。目前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时机,就是因为现在做到完全闭环的数据是很难的,从生产到供应链,到营销这三个环节完全实现是很难的。但是在每个环节里面做到小闭环,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小闭环里面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另外,沿着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也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所以一步要做到完全智能化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是研究技术发展的路径,一步步投产业的基础。所以我们从数据的感知,也就是数据化、数据的连接、数据的分析挖掘,再到各个行业的应用。

我们投大量这样的企业,它的客户就是未来我们要互联网化的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方面迈得比较好的企业,就是在互联网化非常好的客户,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投资机会,当前我们还是集中在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定位很清楚,阶段很清楚,投资阶段就是投中早期的企业。

张泉灵:我这个人往这里一放现在已经被贴了一个标签——跨界。的确在跨界的领域当中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我们因为有大概1/3的项目是1/2的金额投向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些人工智能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处在中早期的阶段,对于中早期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来说,可能最缺的一个能力就是产业落地的能力,即便他能做一些实验性的案例,落地的案例,但是都很难去打进龙头企业。相反,传统的龙头企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它也有特别大的信息差,因为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领域里面也没有出现龙头企业,所以他一旦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技术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去找谁,他找科研院校,做各种实验也非常困难,所以这两者之间就形成一个巨大的鸿沟,像我们这样的投资人可以去填补这个部分。也恰巧我原来的工作导致我对传统行业有很多的了解,包括有一些人脉关系。特别是对传统行业有比较大改造的技术,本质上如果不是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工程是做不了的。举个例子,我们投了一个3D扫描的技术公司,我们把这个公司介绍给一家龙头的服饰类的企业,一年的销售将近100亿,有几千家门店,他们想C2M这件事情已经想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做技术的企业。做技术的企业如果是一个初创公司,你想对接上这样的巨头,自己去谈非常难,即便谈下来了,C2M打通的过程恐怕是原来的那个传统集团的三个副总管了5个部门,你想完全打通是非常难的事情,这是我们在投后花的特别多的心思促成这样的项目真正能落地,真正能用起来,真正能对这个行业有所改变,这是我们投人工智能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

我们投人工智能的三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你有没有优质的、合法的、可以反复有的数据来源,从而可以导致你的技术不断落地。第二,你有没有应用场景。第三,谁给你付费。当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以后,我们后期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帮你找到真正在传统的环境里面有这么多的数据等待你开发的龙头的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

郭箭:我们的投资逻辑和张总他们非常像,首先从方向的选择上来说,我们从公司成立到现在,大范围一直聚焦在新兴战略产业,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个范围在不断收窄,特别是这两年我们在人工智能以及在一些有刚性消费升级需求应用落地的场景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这样一个选择,最大的风险是来自技术路径失误的风险,在确保整个技术发展路径正确的情况下,后面才有施展的空间。另外我们也非常强调产业整合,高技术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在落地的时候,无论是企业创始团队还是他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很多企业实际上是在落地这一关比较弱,能走到后面的企业往往是在销售、渠道资源方面有一些积累的。

我们公司在这方面和其它公司有所不同,我们公司本身是上海实业集团旗下下的一家企业,上海实业集团是大型的产业投资集团,天然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产业落地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在我们所寻找的投资机会,以及我们投资完成以后对他进行整合的时候,会合我们集团的主业之间形成一个密切的联动。另外我们非常强调的一点是新的技术要和存量的资产和资源相结合,特别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因为新的技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新的技术最大的价值还是体现在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它最大的应用场景还是和传统产业向解决以后形成的产业升级和转型,这是最大的市场空间,也是最可能商业化的市场空间。所以从我们自己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更多的是聚焦在这样一些领域里面。

黄明明:我们是产业投资的新手,因为原来是做技术投资的。我讲两点我们自己的看法,第一,我们要对从事的产业有足够的敬畏,有足够的重视。比如说自动驾驶,这是去年开始很多机构都在看的前沿的领域,我们一开始看的时候也和很多的VC的视角是一样的,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等,正好我们投了李想的车和家,我们在这里面有一个自己的根据地,当你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的时候,你和纯VC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美国的大的团队都是做的Demo的算法,所有对车规没有概念,就跟以前做互联网金融对风控一点概念都没有是一样的。对车规没概念,你可能改装的是几万的车,但是你改装的设备可能是上百万的设备,你做一个Demo的算法对车厂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跟行业贴得足够紧密之后,我们再找的团队就是对车的底盘的控制、制动系统,包括车规级的产品、传感器都有足够了解的团队,这是我们讲的对产业足够的尊重,然后我要求我的投资人也是离产业走得近一些。

光做到这一点也不行,因为我们互联网行业出身的人都讲颠覆一个行业的往往不是来自这个行业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基金的内部也有天然的较劲,比如说我的那个合伙人是从博世出来的,在博世干了8年,最早我们要投李想的项目的时候,他是不支持的,他说你知道奔驰、宝马在这方面想做这个事情做了多少年都没做成功吗,包括我们近距离观察李想的团队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们在车的操作上有两拨人,一拨是传统主机厂的,一拨人是互联网出来的,这两拨人是两个极端。我们讲这么多电动车,特斯拉是唯一的一款智能电动车,能做到在线升级的只有特斯拉,传统主机厂的人到这个功能的时候,说你们这帮人真是疯了,说车的交互、语音、娱乐在线升级也就算了,车的底盘控制等等有关车规级的生命安全的东西,你居然用一个在线升级完成了?如果你升级出错了怎么办?他们觉得这帮互联网的人疯了,互联网的人觉得传统车厂的人太low了,如果连产品升级都不能做,你还是叫智能的电动车吗?

所以第二点是,除了对行业的敬畏之外,还要跳出行业反过来看,可能你才能做出更颠覆性的往前走的投资或者是创业的方向。

王钧:我们和在座很多同事一样,我们的VC基金也是主要在做科技投资。现在股权投资这个行业垂直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也是我们自己行业进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个人最近花的时间比较多,在做教育产业基金。我稍微说几句行业特点和我们投资的一些主要的看点和产业投资的一些差异性。

首先我们说这个行业特别大,上万亿的市场,如果算上公立体系的支出,大概是3万亿的市场。第二是这个行业是个典型的供给侧改革驱动的行业,你要有一个好老师,有一个好学校,永远不愁找到学生。第三是它和以前我们做的互联网圈子里的事不一样,它有一个内在的传导规律,比如说共享自行车,它可能是以周为单位看发展规律的,但是你要做教育这个投资,它最快也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三个月一个周期的,如果你不跑完一年,或者在行业里没有一个以年为单位的积累,你很难把握这个行业的基本发展规律。有时候大家说我是一个特别快的教育企业,我一般都特别警惕,不是说不可能,但是这种是很少的。

从这几个特点出发,从教育产业投资上,我们首先还是看人,因为这是一个树人的行业,对人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你是不是有一个长期的视野,这是很重要的。另外一个,现在做得好的,无论是学而思还是新东方,这都是我做教育的时候的主要竞争对手,它现在站到百亿美金以上都是靠品质赢的,一开始有的跑的慢一点,有的跑的快一点,有的跨越了全国扩张的鸿沟,有的没有,但是最终都是靠口碑胜出的。教育行业的好处是,如果团队靠谱,商业模式确立之后,下行空间是很少的。

从产业的角度讲,我们现在有几个考虑,一个正常的投资,和一般的投资不太一样的地方,你要做产业投资,要考虑到产业链、生态圈的经营,各个项目之间的互动、联动。第二是对人才和资源的积累,它是很靠资源、靠品牌的事,也是需要有人才资源的积累。第三是比较有特色的产业基金做事的方式,你除了投还得整,创造一些投资机会,创造一些整合的机会,在这个产业跑道里创造一些比较好的能比较快成长的机会。

傅哲宽:产业投资还是越专注、越聚焦会更好,而且还要有一些深度的思考。我们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产业互联网,一个是新材料。新材料领域我们做得更加专注一些,整个的投资布局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我们就想得比较清楚,要投资这个行业,我们还是想先从行业智库的角度切入,投一些比较好的行业研究和咨询的公司。对方向会有一些把握,再从它的研发、生产到供应链,从材料到器件,到制品,整个产业链我们搞得非常清楚之后才开始布局。

启赋资本对新材料的布局现在做得比较好,依托我们投的新材料在线,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材料领域最大的一个门户、最有影响力的智库,最大的资源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就是对刚才说的那几个产业链的节点做了布局。投新材料我们也没有一味的求新,核心是投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有非常大机会的进口替代的领域。过去国内有很多高端的材料一直做不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引入,这些行业慢慢的我们都可以做,我们的产品成熟以后,它在国内市场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它就能替代国外的一些产品,这样逐步把中国的市场给做起来。特别创新的材料我们是非常谨慎的,当然这不代表我们没有产业情怀,我们一般会投产业化初期阶段的特别创新的材料,比如我们布局的金属富勒烯和富勒烯这个产业,应该是经历了30多年之后开始逐步产业化,它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对石墨烯这种目前还处于概念性的,没有大规模产业应用可能性的材料我们就非常谨慎。我们在全国把号称做石墨烯的几十家公司看完以后就暂时放弃了对这个行业的投资,认为它目前没有产业的环境,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不太可能。

总体来说投资产业,你首先要对这个产业有思考,然后再布局这个产业链上的节点,然后再投资,最后用资本的力量把产业链串起来,实现产业的整合,最终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投资是对未来的判断,投资机构聚焦的产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朱岩:刚才几位嘉宾的分享都非常精彩,我收到了几个关键词:聚焦、取舍、对产业既要投资又要创造项目,帮助企业落地、闭环等等,我想这是在产业投资里面非常重要的思考。

我们作为一个专注于汽车和能源,以及科技产业结合的投资基金,我们对自己的产业投资逻辑也有几个想法。首先是根植汽车这个大的产业,创造一些大的项目。这个产业目前的状态还是以主机厂牵头的状态,但是主机厂并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状态,一个很大的整车厂的市场份额可能也仅仅5%,如果你做到10%,你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机厂,而且是财富10强的企业,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你的市场份额不大,但是你的体量很大。但是恰恰这个行业在经历一些大的趋势,导致以前的这种封闭的状态会受到冲击,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新能源汽车,还是跟这个能源和其它行业的结合,是单个主机厂难以完成的一些变革。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机会,可以若干个强势的主机厂走在一起,形成一种联盟。我们的投资思路就是能够跟不管是新创设计,还是中国一线的主机厂走在一起,大家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这件事上通过资本的纽带能够有一个结合。这样一个蓝天联盟,就会覆盖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份额,这时候你再去投资零部件公司,这个规模效应就会体现出来,它的成本优势、毛利优势、主机厂采购的时候所获得的更低的成本等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另外还有就是要缩短科技公司和汽车这个相对传统产业之间的距离。因为汽车这个产业所讲的语言跟科技公司讲的语言是非常不一样的,汽车公司可能一般采购的时候看的是你卖给我什么样的功能,我能够推到我的整车上卖给消费者,但是科技公司讲的是技术不断地迭代,OTA不断地升级等。所以怎么样能够让这两个不同的业态结合到一起,这也是产业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

另外就是新的一些模式,比如说共享出行,其实出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还包括其它的运营车辆、数据共享等,这些新形式的出现跟汽车产业的结合。我们投资,不管是新的趋势,还是重要的产业投资者,大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业投资的闭环。

刚才我看到主持人提醒我们只有5分钟的时间,我想把这个机会给今天在场的听众,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提一个问题,然后让台上的嘉宾做一个解答。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因为时间有限,我想请各位嘉宾在最后的时间,对你们所聚焦的产业能够做一个展望,投资其实也是对未来的判断,你们所聚焦的产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傅哲宽:我们一直以来之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新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从2013年开始我们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到现在关注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和影响,一直在关注产业,它肯定是持续不断升级的,我们盯住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机会就挺大。

王钧:我给大家两个数据点,是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数据点,最近美国统计局出了一个数据,从1997—2017年,每个家庭的支出中,降价最多的是电视,第二是玩具,第三是软件。涨价最多的,第一是大学学费,第二是K12教育的学费,第三是照顾小孩的支出,第四是医疗支出。

另外一个趋势,回头看中国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现在我们的城镇化,从盖房子、做零售等方面,这个城镇化的进程进展很快。现在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大家越来越往软的趋势上走,比如说医院、学校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个人还是坚信未来5~10年各种形式的教育产业会涌现出一批很出色的教育企业,我希望在这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做一点应该有的贡献。

黄明明:我分享一个小故事,我大概4年前刚刚准备做明势资本的时候,我跟雷军有一次比较长的彻夜长谈,当时小米正好还在风口上,他当时问我说,你做早期,应该往前看一看,你觉得智能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这一拨之后,什么是下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的机会。坦率讲,那天晚上我们列了好多地方,最后大家都没有满意,都没有看到智能手机或者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一个更大的机会。几年以后的今天,至少我们这个基金比较明确了,就跟朱岩讲的一样,就是智能汽车加上出行,这是未来比智能手机还要大的机会,因为它涉及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对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我看不到有比这个更大的结构性的机会,不光是中国,全球都是一个巨大的结构性的机会。

郭箭:我们始终强调一个观点,科技以人为本。中国经过这么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任何经济活动最终本质都是要满足人的消费需求,所以现在有这么一个庞大群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的龙头,对技术成果的需求从过去点上的需求,开始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这给我们的新产业发展,给我们的股权投资创造了一个以系统平台的角度思考我们投资逻辑的机会,所以从我们自己的投资活动来说,我们聚焦于两点,一是广义意义上的消费升级需求,第二是聚焦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对高品质、绿色环保、健康消费供给的需求。

张泉灵:我们投内容为壁垒的产品和人工智能,我一直在想,这两者如果产生化学反应的话,可能最容易在两个方向上会有突破,一个是线上的教育,先有了课程的内容壁垒,人工智能很容易改变学习的形态,它自适应的、个体化的这一块我认为会迅速地崛起。另外一部分,内容运营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会对消费平台,特别是线下的消费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延续刚才那个例子,比如说在中国大多数的服装企业的库存已经压得非常低了,大概在30%左右,假如C2M能够把你的库存降低到20%,假如它让你的门店转化率再提高一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的部分。

熊伟:我们说的数据重构产业,那个数据就是代表我们的技术,我们关注的是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从技术的角度,我们首先关注技术的领先性,如果没有技术的领先性,创业企业很难获得时间窗口。另外,技术和场景或者产业的结合能力。我们认为产业肯定是从头部客户入手为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V。另外我们认为要把技术的门槛在尽快的时间内转化为商业的壁垒,这个商业的壁垒一般表现为第一是行业的特征,行业做深做透,第二是大数据不断迭代升级,这样的商业壁垒我们是比较认可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具备刚才说的这几个特征,我们认为这样才会发展得比较好。

朱岩:我们投资的领域确实令人比较兴奋,未来的状态并不明朗,车企以前都是以卖车作为它的主要的业态,现在都在思考以后是不是要提供出行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卖车的公司,所以以后是服务公司还是共享公司最后成为这个车的业态的领导者,或者我们的车是不是要变成另外的形式,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提升,你的车会不会变成你的第二起居室,变成你的第二办公室等等,这些变化可能都会深刻影响我们所投资的领域,也是非常让人兴奋的一个变革的时代,也非常希望能够捕捉到非常好的投资的机会。

今天我们这个环节的时间已经到了,让我们掌声感谢台上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

主持人: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下午还有分论坛的分享,欢迎大家下午继续莅临现场聆听。

【圆桌论坛】绿色低碳专场


演讲摘要

在“绿色低碳专场”圆桌论坛上,专注于清洁能源投资的投资人们就清洁能源项目选择、政策补贴方向、智能技术与清洁能源行业结合、产业升级等问题展开讨论。

现场回放

演讲实录

论坛嘉宾:

主持人:同创伟业合伙人张一巍

对话嘉宾:

基岩资本副总裁黄明麒

正海资本合伙人李仲庆

河北高投基金部部长吴海

光大瑞华管理合伙人徐放

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

张一巍: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讨论清洁技术、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机会,我是本场论坛的主持人,同创伟业的张一巍,首先有请各位嘉宾做一个简要介绍。

黄明麒:大家好,我们基岩资本主要投中概股,目前国内有十多家中概股到纳斯达克上市,我们参与的有3家。

李仲庆:我们是在上海成立的一个基金,目前在跟政府引导基金和国家的发改基金进行合作,我们主要投资方向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目前也有几家被投公司在IPO排队。

吴海: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的吴海,我们湖北高投是湖北省的一个国有投资公司,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司,下面有40多个基金,投资的方向比较杂、比较多,我除了负责公司基金部的事务,另外我还负责我们公司的环保、新能源的投资工作。

徐放:大家好,我是光大瑞华的徐放,光大瑞华是光大银行旗下的基金,我们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清洁能源、环保、消费以及先进制造,基本上属于傻、大、笨、粗四个方面。

于立峰:大家好,我是源星资本的管理合伙人于立峰,源星资本是星源资本的人民币基金,去年年底,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进行了拆分,人民币基金叫源星资本,现在管理的规模大概50亿人民币,主要投资的领域是三个方向:智能制造、大健康、消费升级和泛娱乐。

节能环保已到最好投资时点

张一巍: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在节能环保领域专注做投资的,但是大家知道资本市场的热点,不管是TMT,还是生物医药,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会更高一点,坦率来说节能环保没有处在聚光灯下,所以我想请各位嘉宾谈一谈你们在投节能环保领域的时候,跟投资其它领域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觉得节能环保发展起来有什么困难?或者说赚到钱了,它比其它的领域好在什么地方?想听听你们的投资心得。

黄明麒:目前节能环保行业是一个合适的投资节点。过去政策的监管可能对环保的要求不是很高,但现在从中央的政策到人民的需求来看,对于水更清、天更蓝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也到了一个消费升级的阶段,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认为目前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都是到了可以投资的时点。

李仲庆:我做了几年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节能环保是政府导向性非常强的行业。节能环保前几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企业很难做到盈亏平衡。最近几年市场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节能环保这一块,包括我具体投的比较多的危废处置这一块,市场开始逐步在为这些环保工作买单,包括企业在危废处置的时候会支付一部分的处置费用,这是比较大的变化,所以我也同意黄总的观点,未来几年节能环保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向,特别是现在政府法规越来越严,环保的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我觉得这会是很好的支撑。

政府补贴给钱不如给政策

张一巍:刚才李总谈到环保行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但是我们知道说光伏或者电动车,补贴在退出的过程中,难免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些波动,我不知道吴总怎么看政府补贴、政府扶持,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的投资有什么样的影响?

吴海:政府补贴是促进环保行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历史上来看,不管是从水处理行业还是光伏行业,如果没有政府早期的投入,包括对企业的早期投入,以及对项目的早期投入,这个行业不可能起得来。包括现在新能源汽车也是一样,缺了这些补贴是不可以的。另外就是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一哄而上。在一开始没看清楚的时候,大家都不动,稍微看清楚了,大家全上了,这样就需要我们从业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一定寻找的是更优质、更廉价、更易得的能源,更简洁的解决方案,所以不管是我们的企业,还是投资机构,在选择这样的标的物的时候,我们本着这样的目标去做,避开这些雷。一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有波段性的,在这个波段当中谁能成长起来,首先它是拥有核心技术,然后是拥有比较好的生产稳定性,还有一个平心静气的团队,这样才能最终的存活下来,这是我们自己的体会。

张一巍:我再把吴总的问题引申一下,其实政府补贴难免带来一哄而上、鱼龙混杂的情况,就像电动车在去年发生的骗补事件一样,在政府高额补贴、鱼龙混杂、众多企业涌入的情况下,想请徐总谈一谈,你们怎么在一拥而上、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找到好的标的,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徐放:我们是GP,GP的任务是给投资人赚到回报。回报分两种,第一种叫赚钱,第二种叫抢钱。刚才吴总把我们这个行业的两个阶段都总结了,任何一个新行业刚开始都有一个抢钱的过程,光伏、风电一开始都是抢钱,现在电动汽车又在抢钱。我们必须要参与抢钱的过程。因为这个钱是政府为了促使这个行业快速发展,必须要给的投入,所以我们可以看见中国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现在已经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我们作为GP一定要看清楚的一点是,抢钱一定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我还记得在2005年我们开始投风电、光伏的时候,那时候的市场不热,2005年的时候消费升级很热,医疗那时候也很热,光伏、风电那时候都不热,2009年整个市场都热起来了,2009年我们疯狂的卖股票,卖完了股票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结束了,你要在旁边相伴,你要开始等,抢钱的阶段告一段落。

下一步将会出现吴总所说的这个阶段,大家要开始运营。节能环保非常好,但是电费如果涨到太高,肯定大家也都不愿意。如果任何一个行业长期依赖补贴,这是耍流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整个产业链会成熟,在整个产业链成熟的过程中,整个行业会快速发展。在清洁能源这个行业还在以16%的速度成长,无非是价值在转移,这又是我们GP的活,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不能进行提前布局,在产业发展的早期、中期、成熟期,对我们GP而言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投资机会,别把点踩错了。2009年投光伏、风电、前端装备制造的这帮人都是亏得稀里哗啦的,就是因为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在转移。

所以我觉得刚才您问的这个问题,任何行业都是要动态的看这个问题。包括新能源汽车,我没赶上这一波,我不知道突然一下会出来这样一个政策,这太恐怖了,最后出来政策之后,这个估值我已经接受不了了,但是没关系,我投不到电芯没关系,它是一个很漫长的产业链,它的价值也会在转移的过程中,所以我们在清洁能源汽车行业也做了布局,我们可能在整车的设计,我们会在它整个的生产链优化上进行投资。

我们这些做GP的人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每个LP都要问你到底会投什么行业,其实这个问题很无聊,因为每个行业都是相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机会。我们在这里说的是节能环保,跟消费升级也有关系,跟优质制造也有关系,所以我的看法是,整个行业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做的是价值投资,我不是做二级市场,二级市场6个月就是一个周期,但是我们的周期是三五年,所以我们必须要能看清楚一个行业的发展,这是对任何一个GP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能不能看清楚未来3年、5年的趋势,你别踩错了,踩错了趋势,基本上就是不太可能挣到什么钱的。

张一巍:刚才徐总谈到了政府补贴的过程中刚开始难免鱼龙混杂,其实不管是在光伏领域补贴还是在电动车领域的补贴,某种程度上都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说刚开始恶意骗补的这些人以低成本进入这个领域,占据了大量的补贴,之后政府再开始治理,其实这个循环在多个产业都经历过。我想问于总一个比较难一点的问题,假如让你给政府一点建议,在下一个领域的补贴,比方说燃料电池方面的补贴,怎么样避免出现像电动车这种骗补,或者是像光伏这种各地政府大面积的上马,最后出现集体亏损的情况?然后再请您谈谈在清洁能源投资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于立峰:第一个题目是给政府建议,其实给政府没什么好建议,风水轮流转,你也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政府的补贴,我感觉还是一种导向性的,就是说政府要把它的产业政策或者产业的结构调整给市场一个信号,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其实不能够把政府补贴当做一种盈利模式去看,它要当做一种信号,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或者政策支持的信号。所以它不是一个经济行为。

另外,我认为政府的补贴还不如给政策的补贴更加来得实在,更加来得长久,比如说税收的优惠、电价的优惠等等,而不是单纯的现金的补贴。而且各地的政府还要根据本地区或者本行业的资源优势,或者产业特点去做产业布局。

这就讲到第二个问题,过去我们看清洁能源、环保或者制造业,往往政府一上马,各地都有,几乎你到所有的地方去看都有风电、光电、多晶硅、单晶硅等等的东西,当供给不断加大的时候,需求就一定会下来,需求加大,供给就上来了,所以它有个循环,就跟养猪一样,养猪是最简单的供需矛盾反映强烈的行业,一定是一年猪肉价贵,一年猪肉价便宜。因为大家觉得猪肉价贵的时候,大家都养猪,第二年猪肉价格就下来了,猪肉价格下来了,大家都不养,下一年猪肉价格又涨了。政府补贴也是一样的,如果政府各地的产能都上来了,一定会出现供需失衡,所以政府的补贴应该倾向于政策的补贴或者政策的引导,而不是因为钱多,或者说我要追风口,哪个行业发展好我就去发展哪个行业。

关于节能环保行业的投资,我们以前都听说过一个风口的观念,今天坐在这里我有点忐忑,因为上半年我参与的所有的讨论或者演讲都是讲人工智能,而且我们看工业技术过来的人很容易就随着风口看到人工智能领域,我在想还有人看节能环保、新能源吗?今天有这么多人在现场,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有希望,至少大家还有兴趣听,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从行业本身,我们一直在追风口,追风口的原因是他在追求他的高额的回报,就像徐总说的,GP是要回报的,他在追求技术成长、新技术带来的回报。我们倒过来看节能环保,我认为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当中最基础的东西,无论是能源、制造业还是环境治理,不论你追不追风口,这个行业的机会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在看这个行业投资机会的时候,相对来讲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比较成熟,所以他的发展历史脉络也好,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好,我们是可以追溯的。在新的技术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不能够把节能环保或者新能源跟现在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智能制造、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割裂开来。我过去一直在看节能环保,最近这段时间把精力放在智能制造或者智能+的领域。我们看人工智能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的是机器人,其实我更更愿意用智能+的概念说智能技术,它就像过去30年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一样,它会贯穿到各个行业当中,比如芯片、识别、大数据,它一定要渗透到各个实体行业当中,你把它割裂开来是不现实的。第二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国防、智能环保,所以我们怎么把他们的结合点找好非常关键。

我们有三个观点,第一,智能技术一定要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过去智能技术当中有很多的独角兽,但是他们在发展当中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盈利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的应用场景不现实,它不是一个现实的应用,而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如果你能结合清洁技术、环保领域,可能你就能更好、更快地获得盈利。

第二,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做革命性或者根本性的监管政策的变革,现在你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三年的盈利是必须的,节能环保的商业模式是成熟的,比较容易盈利。

第三,在我们拿一个高额的回报的领域,节能环保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点,它不是一个风口,估值相对比较理性,另外智能和节能环保领域的结合,可能会在技术上获得突破,可能会在盈利上大幅的提升。同时,节能环保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展领域,比如前段时间我看的农业大数据、环境治理、土壤治理、天气的治理、农产品期货等等,它和这些方面都会产生新的切合点。所以我觉得不能绝对的割裂,另外我认为节能环保是一个持续永恒的主题,只要你在这里生存,节能、环保、新能源始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能源的使用技术,环境的综合治理,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什么风口,这都是一个基础的领域。

好的公司不缺退出市场

张一巍:非常感谢于总的阐述。我们知道国内的节能环保投资主要是以A股作为退出渠道,但是基岩资本黄总他们这边做了一个在境外上市的案例,也给我们的退出渠道带来一些新的思路,我想请黄总给我们介绍一下节能环保企业在境外上市的过程中,它的回报或者说它的市盈率,有哪些经验可以跟我们分享?

黄明麒:我们基岩资本投了一个国内做污水处理的企业,它主要是做工业的污水处理,这个企业的净利润是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盈利水平在国内上市是比较难的,但是它需要发展,我们就建议它先到纳斯达克上市,它上个月已经登录了纳斯达克,在这个过程中,它融到了钱,然后就可以做它的第二条生产线,我们关注到这个节能环保的行业,以前那些工厂没有很关注污水的处理,所以它的生存也不是很好,从最近两三年来看,监管的政策越来越趋于严格,就给了它一个发展的机遇,它现在手握的订单超过1.5亿人民币,它唯一缺的就是钱。但是在国内,银行也不给它贷款,因为他没有东西抵押,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没有对它敞开大门,我们就建议类似这样的企业是可以到海外的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实现自己的发展。

美国纳斯达克对清洁能源、环保类的企业的还是比较偏爱的,我们投的这家企业的估值也是在30—40倍的PE,在很多国内的企业家的眼里,觉得国外的资本市场的估值不高,流动性很差,但是从我们做的企业到海外上市的情况来看,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海外市场也会给你一个优秀的价格。如果你是一个垃圾的企业,你就永远是一个垃圾的价格。所以对于一些有发展前景,一时难以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企业,我们是会推荐它到纳斯达克上市的。

张一巍:当时到国外上市的初衷是什么?

黄明麒:首先境外上市可以为企业融到钱,这是解决了它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为它还不能满足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所以我们建议它到国外上市。另外,我们判断这个企业未来两三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如果不上市,它也会发展,但是如果上市之后,它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假如未来有一天它发展到一定的体量,它要回归国内上市,对它来讲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现的路径。

张一巍:做污水处理往往都要跟政府打交道,这种企业跨地域的扩张您怎么看?

黄明麒:这就涉及到怎么选项目的问题,如果它的业务比较依赖政府的话,我们判断这个项目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它有可能发展得很好,但是也有可能一下子就没了,所以我们选企业,更多的是要挑选一些依据市场化运作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刚刚我说的那个污水处理的企业,它主要的客户是面对工业园或者是重废水的客户,以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为主,它不完全依赖当地政府,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它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不会因为政策的一时变化而让它垮下来。

乡镇污水处理是痛点

张一巍:下面请李总谈一谈,你们怎么看待在节能环保领域或者是清洁技术领域,你们主要看哪些重点细分领域,怎么看这个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

李仲庆:目前我们看的比较多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危废这一块,包括危废的收储、跨城市的运输,再到后端的处置,这都有一套体系,在整个体系当中的企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资质的认可,我们现在看的比较多的就是危废处置企业中拿到危废处置证的,国家批准你可以处置哪种型号的,可以处理多少的量。你有一定的量在里边,我们在做财务测算的时候,会以你的量来算。当然这种危废处置有多种模式,最简单的是焚烧或者填埋,它没有产生新的经济价值。我们现在看重一点,把危废进行重新的提炼或者重新的应用,有一种新的能源能出来。我们去年投了一家公司是做危废的资源复合利用,它有超过20万吨的危废处置证。它收取的固废有一部分是有贵金属的,这一块通过它的技术方法,会冶炼出很多的贵金属,然后把这些东西转卖给下一个生产厂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不仅在危废处置上产生收益,本身在产生新的贵金属或者重金属这一类还有一些销售的收入。除了这一块,我个人在村镇水务方面有一些涉足,目前中国在大中型城市都会有污水处置站对居民的污水进行处理,在一些小的村镇方面是缺失的,因为村镇建一个比较大的污水处理厂是不经济的,所以这一块我们也在研究,现在很多企业在做一种跟集装箱一样的分布式的,可拼接、可拆除的污水处理站,针对上万人口的小村镇,可能一个集装箱就可以处理20万吨,拼接两个集装箱就可以把这个村镇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处置掉,如果拼接过多的话,可以把它撤走,我觉得这是蛮好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需要一些金融的合作,因为通常情况下如果做一些村镇水务,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县级政府往下推,他下面的所有的村镇都装这种分布式的污水处理设施,这样就需要一些金融的支持做这一块业务,目前这两块是我关注比较多的。

张一巍:李总提到了危废处理和污水处理。危废处理拿政府的项目变成了一种核心的能力,拿到一些资源也是核心能力。你们选择项目的时候,到底是政府公关作为企业的核心,还是说它的处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你们怎么判断?

李仲庆:其实两个方面都应该有,核心技术在污水处置方面会有比较关键的因素,我们也遇到一些情况,有些企业也有危废处置场,但是他们本身也做一些偷排偷放的行为,这也是有违环保本质的。所以这一块我们也会关注环保企业本身的环保问题,它是不是通过政府的验收做一些前期的安排。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还是需要通过一些政府公关拿到一些危废处置证,然后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吴海谈未来的投资机会:氢能源电池和电磁弹射

张一巍:我想问吴总一个问题,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增长还是非常快的,但是电动车现在依然靠补贴,您怎么看电动车的未来?包括电动车已经变成一个热点领域的情况下还有哪些投资的机会?

吴海:我们的投资策略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个市场?我非常认同徐总的观点,这个事情你要看5年、10年,这个趋势踩错了就比较麻烦,我们讲模糊的正确优于精确的错误。怎么看这个路径呢?有两个方向,一个比较复杂,一个比较简单,复杂的路径就是找专家问,然后剖析的行业发展。简单的路径就是看一些好莱坞的电影,好莱坞的电影里面很简单地阐述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吴海:刚才徐总也讲到了,我们对能源的使用方式变革是一个人类永恒的主题,从电影里面看到,现在电动车已经开始方兴未艾了,现在是以锂电为主的,未来以氢为燃料的电池,应该在未来5—8年内会成为主流。再往后到10年之后,好莱坞的电影告诉我们,基于电磁弹射的新技术将会替代轮子的技术。因此我们公司在这三个方面都在投,比如说电磁弹射这一块,我们会投比较早期的,因为这个会在10年以后才发展,现在的电磁弹射主要用在飞机上,它的小型化在这方面可以做一些投资,这是我们天使基金投的。我们VC/PE阶段5年前投的是电池,现在我们在投氢燃料电池。就像我刚才讲的,人类追求更清洁、更高效、更廉价的能源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歇,锂电池带来的能源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它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它现在在续航里程方面还有它的瓶颈,包括即使使用了石墨烯技术,也有它的瓶颈所在,包括它在生产制造中的污染,都是问题很大的,但是它是很重要的,它改变了我们汽车的架构,因此我们讲现在是电动汽车元年丝毫不过分,我们在配置上就按照目前这个阶段进行配置。

那么是不是说现阶段的产业我们就不投资了呢?也不是的,未来有新的技术替代,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现在这个阶段,还可以有一些产业资本投资现在的产业,我们在配置这些项目的时候,和我们的资金来源关系很大,我们根据产业发展的路径,在合适的阶段配置合适的资金,用合适的壁垒来跟随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你能控制的,你只能跟随,控制不了,这方面我们叫踩对节奏的步伐,跟进时代的步伐,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分享产业的收益。

投资永远会有两种风险,不可控风险和变量风险

张一巍:吴总给我们分享了未来的新领域,一个是氢能源电池,一个是电磁弹射。我想请徐总谈一谈,您说我们投资要看未来三五年的机会,您觉得未来三五年大的机会可能出现在哪些领域?您觉得电池领域已经太贵了,您现在主要看好在哪些领域做布局?

徐放:首先我并不是说电池领域太贵了,电池这个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说的是这个资产价格太贵了。什么样的投资才算是成功的投资?我们一直认为一个能够依靠市场来获得领导地位的企业,这才算是成功的企业。刚才有讲到危废的行业,最核心的价值是订单,但是我告诉你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特别悲惨的事,有一个在中国规模非常领先的危废企业,我做了8个月到一年的功课,我准备要投它,突然一下董事长失联了,说他在拿订单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最后董事长被抓了,还好我还没投,我要投了也完蛋了。对我们投资而言,永远会有两种风险,第一种风险叫做不可控风险,我相信我们传统做PE的比较少触碰房地产行业,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不可控风险,政策性风险、行政性风险,这种都是不可控风险,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的风险掌控能力的风险,你就要评估,这个标的是不是适合你。当然危废行业并不是普遍这个情况,我说的只是一个特例。

第二种是变量风险,变量风险主要来源于这个行业周期变化,团队、体制,这是变量风险,这个是作为投资人你有可能影响,你也有可能去通过一些方式回避的风险。所以你问我三五年后的风口是什么,坦率来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没有一个企业是可以孤立成长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在一个产业链的环境里面成长,我们做投资的,我认为挣3倍叫本事,挣15倍叫运气,挣15倍得赶上风口,但整3倍是我们通过整个投资方向选择、团队选择、体制设计,你是有可能做到的。在清洁能源及环保这个行业里面,我特别赞成吴总的意见,任何一个需要长期依赖补贴的企业都是没有价值的。电动汽车我为什么喜欢?因为特斯拉的驾驶感觉真的不一样,大家如果开了特斯拉,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车很好开。为什么风电、太阳能大家都喜欢?因为雾霾大家都不喜欢。商业行为归结到最后都是人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最终的消费者,你就要看一看在整个商品产生的过程中,及这个商品本质,大家会不会喜欢它,我用什么样的成本来获得,这个帐算清楚了,大家就清楚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将会怎么转移。

主要布局光伏、风电领域,利润已超过估值

张一巍:刚才徐总给我们说了判断的方法,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没有挖出干货来,您现在主要是在布局哪些领域?

徐放:光伏、风电我还在继续投,我们布局这个行业比较早,从2005年开始布局,最后发现我们投的这些公司有些已经成为了中国龙头,有些已经成为了全球龙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产业链价值在变化,所以我们更多是往清洁能源的运营、管理、储能、独立售电这个方向投。但这个方向就像刚才李总所说的,因为是一个成熟行业,所以你能够看得见谁是最棒的队伍,他们的产业布局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这十几年一直和我们合作的企业家,我们又从上市公司里面拿出一部分资产,继续支持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有信用的企业家、跟我很熟的企业家,他们根据整个产业链价值变化的过程,我们又会再给他进行新的支持。当然从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大概是三年前做这个工作的,现在有一些标的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当年我们对它的估值。

坚持节能环保行业是赚钱的,追风口行业会赔钱

张一巍:刚才吴总提到了氢能源,不知道于总在这个领域有没有做一些布局?另外您怎么看未来投资的机会?

于立峰:首先我很佩服徐总,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他有两个感情专一,第一是2005年做风、光电,现在还在做,只不过他是换了一种运营方式,第二,大家现在都在说人工智能,他还在看新能源、节能环保。其实在哪个领域都是要做窄,而不是做宽,做深而不是做表面,这样是最有机会的,而且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链的拓展,在一个行业里面,无论这个行业怎么样,它一定是有自己的机会的,无论你做得多深、多透,哪怕是一个夕阳行业,它还有价值链的发掘,何况我不认为节能、环保会是一个夕阳行业,只不过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放到了非风口行业。风口这个词是造出来的,但是至少可以这么说,未来的清洁能源和环保领域里是有机会的,这个机会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你说还是不说,做的人是高调还是低调,在座的各位都还坚持在这个行业里做,而且我知道在风险投资领域坚持在节能环保行业做的人是在赚钱的,而我知道在很多追风口行业的投资人是在赔钱的,他是不赚钱的,他们在赚那个浮盈,在赚那个估值,所以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认为未来这个行业是有机会的。

至于未来3—5年有什么布局,我认为传统的节能环保领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中国有一些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比如说一拥而上,为什么会出现风电、光电、太阳能领域的大起大落,是因为供需关系,是因为技术有待提高,比如转化率不够,比如说多晶硅到单晶硅本身的能源消耗很高等等,但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本身有问题,它一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所以未来的新能源技术,比方说电池技术,或者是新的材料发现以后,对储能技术的提高等等,我认为都有待观察,本身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未来3—5年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怎么跟智能技术结合。我为什么不提人工智能或者风口的概念?我认为智能技术是一个很现实的东西,这里面怎么把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结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在这里面是不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公司出来?现在我们看到已经有这样的公司崭露头角,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

张一巍:碧水蓝天、更低成本的、清洁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所期待的,而且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环保技术,电动车已经在实实在在改变大家的生活,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讲到了在清洁能源方面价值链的转移,提到了氢能源甚至电磁弹射技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清洁行业的老兵在闷声发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预祝我们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越来越顺利,谢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