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哈什哈,天地悠远,黄沙浩瀚,风时而柔韧,时而刚硬。
自九湖源景区出来,迎着漠风观赏了繁花烂漫的花棒林,又去巴彦淖日嘎查,拜谒了古老的水中敖包,赶往红柳墩湖,已是下午四点左右了。
驶出蜿蜒的漠中公路,沿左侧沙土路行驶十来分钟,车子停在一户牧民家门前。推开车门,有零星雨点扑面而来,喲,下雨啦!真让我们喜出望外。
主人夫妇洋溢着笑脸,已经站在院门前迎接我们了。女主人肤色白皙,眉眼柔和,梳着两根乌黑的大长辫,只是她走动的姿势很特别,头颈、腰身在一条线上。原来,她是带着急发病痛接待我们的。
青砖铺的院内看不到一点杂乱和碎屑,砖瓦房里,现代化客卧、厨卫、沙发、家电一应俱全。正房左侧还有一间大房子,一铺长炕上,整齐叠放着七八套棉质被褥。看来,这里该是亲朋好友常聚之处呀!
餐桌上吃的喝的摆了不少,尤其一大盆风干牛肉真诱人食欲。忍不住拿起牛骨,撕几条肉泡在滚烫的奶茶里,就着晾干的胡麻蒸馍,听着熟悉的家乡话,主人的淳朴有情,好像让我们回到小时候牧区的家里了。
久违的牧区味道我们吃得很过瘾。想伸手帮主人做晚饭,也被婉言谢绝了。这时候,外门敞开着,斜风细雨吹进屋来,大家不约而同向外走去。
天空迷离,雨丝如织,静谧的牧场变得清新灵动起来。驱车转向主人家的右后方,眼前的红柳墩湖,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牧户散落,牛羊成群,半人高大片大片摇曳的芦苇,枝叶肥硕、铺沙盖地的白刺,到处散长着花棒、拐枣、沙竹,以及一墩墩冰草、黄蒿、沙杆和沙葱等,组成一幅水草丰美的牧场胜景。
打开久封的栅门,草场内的便道早已被遍地芦苇、芨芨草淹没,麦浪似的草枝直挺挺地扑面而来,车子只能在铺满绿色的刺疙瘩间绕行。左右摇晃的我们,都紧紧握着把手。
绿色中裸露的沙坡顶上,矗立着一间土坯老屋,门窗已从外面封住,颓圮的泥墙夯满风尘,似在盼望就要回家的主人。老屋定是有情有义,记得主人的模样,记得沧桑流年里相依相守的烟火日子。
此时,雨势越发不可收拾,豆大的雨点连成白线,茂密的秋草在风雨中飘摇。迎风冒雨,独自跑向右侧沙坡顶,想在高处眺望向往中的绿色牧场。
深灰色云天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洼地上,雨线清亮,水雾弥漫,天边黄沙、近处绿树、几处红顶屋、绊脚的绿草以及自己,都在随着雨水流动。
站在雨的世界,深吸着泥土、草木和雨水的味道,听风声、雨声交织着响,畅然之感顿彻心扉。那些久蓄的郁结,似乎也被洗去不少。
这场雨,像是伴着我们的脚步而来。从零星疏落、细密有致到噼里啪啦,起落转合间,演绎了一场酣畅淋漓、声势浩荡的秋雨交响曲。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手提被雨水打湿的衣裙,小心绕过泥泞。两棵五十余年的胡杨树,撑着满身的粗壮与繁茂,将根系深扎大漠。四周用铁丝网围起的百十来棵小胡杨,正摇动着枝头饱饮甘霖,黄绿色嫩叶上,晶莹剔透的雨滴吧嗒吧嗒,串珠似地滚落着。
眼前的胡杨,不是随风而落,飘零异乡的游子,而是土生土长的红柳墩湖主人。纵然世事沧桑,风来雨去,它们始终不声不响,以深沉挚爱护卫着红柳墩湖。
这场隆重、盛大的秋雨,就像红柳墩湖汩汩流淌的金色秋天,带着丰收的激情和炽烈,浇灌着红柳墩湖,给予我们不期而遇的惊喜和心灵的洗礼。
绿意盎然的红柳墩湖,是当地政府积极落实国家退牧还草政策,以及防沙固沙治沙的成果展示。听主人讲,红柳墩湖是哈什哈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的一个牧场,住着七八户牧民,其实这里没有红柳,而是无水的湖道。在他很小时,就有这两棵胡杨树,老年人称之为老梧桐树。那些年的红柳墩湖,羊乏草荒,家家过着穷日子。因为没有围栏,一年四季,牲畜自由出入,把草场践踏和啃食得不成样子。胡杨幼苗长出不久,就被牛羊啃个一干二净,甚至,连个树根都留不下。自从退牧还草后,草场用围栏圈起,植被得到很好保护,这些胡杨苗得以保留下来,草场也一年比一年茂盛。
主人的言语中充满感慨,小时候沙漠中没有公路,去趟三十公里之外的哈什哈苏木,需要翻过一座座沙梁,徒步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那时候,骆驼、毛驴和马匹都是家里的珍宝,是一大家人生存的根本,家里有了当紧事,父母亲才会把它们当做骑乘用用,现在开车去趟哈什哈苏木,半小时左右就到了。
那时候风沙很大,常年刮着沙尘暴。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党和政府出台好政策,给牧民发放补贴,鼓励牧民大面积种植梭梭及花棒林,来治理沙化的生态。党的十八大以后,牧民开创新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昂,牛羊大量繁殖,沙坡变成了绿山。牧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盖起了带土暖的砖瓦房,并在城里购置了楼房,几乎每家买了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红柳墩湖的锁阳很多,每年春天,家家都会腾出人手挖锁阳,五六天就可收入一两万元。在牧场,邻居就像手足,吃喝干活不分你我,谁家的人出门了,或者草场常年无人看护,邻居都会帮忙照看。这里的牛羊,四季不愁温饱,即使到了冬天,打开铺满干草的牧场栅栏,牲畜就可以吃个满饱。
听着主人的肺腑之言,心里跟着溢满了幸福。在这天高地阔、水足草旺、牛羊肥壮的牧场生活,身心该是多么富足。
红柳墩湖的雨,像个淘气的孩子,下累了便躲回云层里去了。自草场回来没多久,已是风停雨住,旷野寂静,空气清新又湿润,夕阳不时探头探脑地钻出云层。
信步来到东侧菜园,两畦白色韭菜花和粉色沙葱花正绚烂绽放,一旁菜地里,结满了辣椒、茄子、西红柿等。
爱好摄影的姐妹蹲在沙葱花旁,专注地捕捉花语。园门内侧有一口压杆井,我伸手压住铁杆,咦,怎么压不出水呢?一旁的文友告诉我,现在牧民家的生活大变样了,通电就可以给牛羊饮水和浇菜地。他边说边蹲下来,连起一个拴电线的夹子,一股清水便自管口冒出,流淌到穿过栅栏的长铁皮水槽了。
后来得知,现在阿左旗很多苏木嘎查的牧民,不再从早到晚跟着畜群放牧了,而是足不出户,操作手机就可以掌握牲畜全天外出情况。真没想到,在偏远落后的戈壁沙漠,高科技的渗透普及开创了牧民生活的新时代,真是令人惊羡不已。
云层渐渐散去,橘红色晚霞张开巨大的翅膀,在天边尽情伸展着,变换着,舞动着。牛羊圈就在主人家屋后,几十头小黄牛或立或卧,懒洋洋地沐浴在金色暮照里。树下、圈门前,晚归的羊群咩咩咩地叫唤着。几只小羊羔,依偎在母羊身旁,机灵的眼睛四下张望着。一只白胡子山羊,站在一条土愣子上温和地看着我们,眼里没有丝毫怯意。它的身后,是挨挨挤挤白色的羊群。
黎明,在鸟叫之前醒来。风不会偷懒,在开窗的屋里蔓延,几声狗吠,打破了牧场的宁静。我悄然起身,出门去看红柳墩湖的清晨。
一场秋雨,红柳墩湖披上崭新的色彩,房屋、黄沙、草地和空气都是新的。一丛丛绿油油的白刺,舒展着厚实枝叶,像绵绵起伏的绿色锦缎铺盖在大地上。院墙右侧竖立的两排太阳能板,静静地输送满身热量。风力发电机的叶子在高空中一圈又一圈,悠闲自在地转动着。
天空又是烟云如幕,只是片刻功夫,朝阳便从云层的罅隙中穿出道道光束,照得大地越来越明亮。一丘丘风吹后形成的沙纹,犹如波光凝固的涟漪,流畅自如,美轮美奂,干净得不染一丝纤尘。
经历了一夜休整,所有生命开始苏醒。一只死爬牛,睁开朦胧睡眼,挺着黑色光硬的小身板,在潮湿干净的沙地上快速爬行着。鸟儿啾啾,树叶沙沙,屋檐下的几只雀鸟俯下冲上,嬉戏翻飞。羊圈里,一百多只毛茸茸的白羊和几只黑头山羊,神清目爽地站立在一起,不时抬起矫健的腿蹄活动几步。它们在新的时光里静待放圈,好去自由啃食满坡流汁的牧草。
一条布满车辙又瓷实的沙路,从牧场出来,伸向沙丘间的柏油路。沙漠没有方向,牧民的眼睛,就是指南针。这条深藏在大漠的无名沙路,是连接幸福生活的桥梁,是奔向发家致富的大道。
这时候,西边牧人高亢的吆喝声,越过一座座沙丘,传得好远、好响。不觉间,天空已是云开雾散,秋阳高照,勤快的牧人,又开始新的生活了。
站在清明、阔大的天地,感觉自己与绵绵沙漠紧连在一起。此时此刻,不寻来路,不问归途,只为找寻渺小的自己。愿这里的原始自然、清新宁静,濯清俗世的浮尘,让我与生机勃勃的红柳墩湖,融为一体。
因为,我也是沙漠戈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