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12-25 何平 西域风云录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高祖李渊起事之前就是太原留守,太原,是中原与草原前哨阵地。太宗很早就和突厥打交道,一直搜集关于突厥方面的情报,非常了解突厥人,对于颉利可汗那自然没有放过关注。
东突厥真正是从大隋朝册封的启明可汗开始算起,启明可汗为了统治草原取消了小可汗的封号,将草原划分成东,北,西,南四个区域,分别由自己的四个儿子来统治。
长子东,次子北,三子西,四子南。启明可汗死后,将可汗传给了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在位六年,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突利可汗。
但是突利可汗当时年纪小,就由叔叔启明可汗次子处罗可汗摄政,2年后处罗可汗死,启明可汗的三子这时候势力强大,乘机摄政。他就是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摄政的那一年是公元620年,大唐建于公元618年,因此唐朝初年一直和东突厥斗智斗勇,就是在和这个颉利可汗斗。
颉利可汗有勇有谋,但生性多疑。从摄政之日起,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率铁骑南下一统江山。
只可惜颉利遇到的是唐太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胜负没有任何悬念。
第一个回合:大唐组合拳:
直拳:大唐废除了藩属关系,再不看东突厥颜色过日子。颉利可汗恼火的很,亲自组织战斗,扣留了唐朝几个重要人质。大唐毫不犹豫的也同样扣留了东突厥的人员作为报复。
摆拳:结盟西突厥;西突厥又是朝贡,又是遣使求婚。约定共同对付东突厥。颉利可汗大惧,阻挠着和亲。
勾拳:设一智勇将军,专门重金招降。没想到招来了一个能人,窦建德属下名将胡大恩,后赐姓李。李大恩坐镇边关雁门,突厥碰了许多钉子,北方的边防坚固了许多。
颉利的反攻:
第一次反攻:出面支持刘黑闼叛乱,最终刘黑闼叛乱失败,而颉利对唐的武装干涉有始无终。
第二次反攻:支持苑君璋作乱马邑,最终马邑被大唐收回。
第三次反攻:最终以东突厥派遣使者求和告终。
如果说第一次反攻是主动进攻,第二次第三次基本上就是由攻转守。逐渐显示了东突厥走下坡路的趋势。
“便桥之盟”是颉利第四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举国进攻大唐。最终的结果还是退兵。
第二个回合:天灾人祸
颉利的所作所为连老天都不容,撤兵后,草原遭遇了大雪灾,人、畜冻死饿死不计其数。
有人建议太宗可以乘机用兵,太宗说:“人要守信,何况国家,我既然已经与颉利有盟约,岂能可以利用天灾,必须是颉利先对不起我,才好讨伐他。”
颉利常年用兵,自然是征敛属部。依附东突厥的九姓铁勒起兵反抗。
突利可汗一天天在长大,这时候东突厥就有了两个并立的可汗,一山岂能容二虎,草原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明争暗斗。
颉利强令突利可汗去镇压薛延陀。突利战败,颉利乘机想除掉突利。最终导致突利投降大唐。
有人给太宗建议修复古代长城,征发百姓利用城堡,以巩固边防。太宗说“突厥天灾人祸不断,颉利并不因此积德行善,反而是更加的暴虐,骨肉相残,他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何必再让百姓奔波千里外辛劳的修长城呢。”
这就是一代英主唐太宗,如此的自信。
(待续)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公元626年-公元630年章节
《新唐书》 卷二百一十五突厥传
《突厥史》薛宗正 著
《西域通史》余太山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