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二年,除“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左传》原文引用《春秋》,并评价“书,奸也。”之外,没有作其它任何记载。
1 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译:
春天,王室历法二月,陈庄公下葬。
赏析:
庄公元年冬十月,陈桓公姬林去世,二年二月下葬,即诸侯五月而葬。陈桓公去世及下葬,《春秋》均有记载,而《左传》未记。
2 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
译:
夏天,公子庆父率领军队攻打余丘。
赏析:
公子庆父是鲁桓公庄同的哥哥,庶出。鲁桓公生于桓公六年,今年十四岁,因此《史记》中司马迁认为庆父是庄公弟弟,不确。
余丘是邾国的附庸,《公羊传》“馀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公子庆父的第一次出场。
3 秋七月,齐王姬卒。
译:
秋天七月的时候,嫁到齐国的王姬去世。
赏析:
王姬是庄公元年,由鲁国主婚,嫁给了齐襄公。然而仅仅一年甚至不到一年,王姬就去世了,文献中没有记载王姬去世的原因,但想到齐襄公与文姜的特殊关系,王姬无论是被害还是气死,都是可能的。
4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译:
冬十二月,文姜与齐襄公在郜相会。
赏析:
郜本是小国,后被宋国吞并。隐公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左传》释“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即隐公十年的伐宋之战中,郜被鲁国占领。然而僖公二十年,《春秋》又有“夏,郜子来朝。”说明鲁国只是将郜纳为附庸,而没有直接吞并。本句《谷梁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妇人不言会,言会,非正也。”认为文姜越境,也说明鲁国只是将郜释为附庸,而不是自己的领土。
七月王姬去世,此时应当刚葬了王姬,齐襄公就到了鲁国的附庸郜邑来与文姜相会,两人的行为确实应当指责。所以左传释为“书,奸也。”即《春秋》这样记载,是为了揭露二人的奸情。
5 乙酉,宋公冯卒。
译:
十二月乙酉日,宋庄公子冯去世。
赏析:
春秋早期,隐公开始,就是郑国与宋国争霸的历史。隐公三年,宋穆公去世,四年宋殇公即位,《左传》记载殇公“十年十一战”。桓公元年,殇公被华父督弑杀后,二年庄公即位,宋国休养了纪年。而从桓公十一年郑庄公去世后,宋庄公开始谋求霸主:
桓公十一年,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公会宋公于夫钟。冬十月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桓公十二年,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八月,公会宋公于虚。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桓公十三年,春二月,公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桓公十五年,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衰,伐郑。
桓公十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桓公十七年,秋八月,及宋人、卫人伐邾。
没有了郑庄公这个霸主压制,宋庄公七年七战,尽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