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挑战》这本书在触发我的真思考,读到“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让我心里一震,停下来细细品味,这是从知识到思维的跨越,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思考什么?”与“如何思考?”,这两个问题看似相近,实则相去甚远。在我过往的学习经历中,更多的关注的是思考什么?作为一个教师,教了什么内容?如何教这些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思考什么的范畴,我们一直就这么做。这是对知识的学习,每个人都需要,而且我们一直走在思考什么的路上。
而如何思考?则是告诉我们,面对这些我们拥有的知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如何学来的?这是一个新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这就需要每个人深刻的反思,慢慢的追溯,找到自己学习的模式,这也是一种更高维的思考方式.
从“思考什么“到“如何思考”,其实是从知识到思维的跨越。实现这个跨越,我们需要哪些支持?
要营造合适的氛围,给予三秒钟的尊重。当我们提出问题后,要给出三秒钟的等待时间,给学生静默思考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是仅仅三秒钟的尊重,效果却是惊人的。
学生经过了短暂的思考,自愿回答问题的比例提高,学生能提出更多的问题,经常这么做,学生的学业成绩测试中,分数趋于上升。三秒钟的思考时间,是对学生思考的尊重,是老师对学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更加多样灵活丰富,这三秒的含金量真高。
当我们给出一个问题,给予学生三秒钟的等待,让孩子们互相讨论,然后自愿分享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策略,给了学生更多的准备和练习的时间,然后口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表达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为其他学生做了一个贡献,这对自己而言是个挑战,对小组却是一份贡献,提升孩子们为小组做贡献的价值感。
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道德感。学会思考如何学习?让学习更加的深入,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立想法,让他们的选择有了充分的依据,避免盲从。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人都会上网,都会浏览信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何让自己不跟风,不成为吃瓜群众,这就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前段时间武汉大学性骚扰事件,女生杨同学告发肖同学骚扰,并把肖同学的道歉信发在网上,结果引起了网暴,2年时间,肖同学出现了精神应激反应,大夫建议住院,肖同学的前途被毁了。而前段时间法院判决肖同学是无辜的,这是杨同学在告恶状,在挑衅。
面对这样的事件,人们义愤填膺的去批评指责肖同学,甚至开盒,网暴他的家人,这就是盲从,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学生,所以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道德可言。
面临两难境地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判断?就像人们一边吃肉,一边认为杀生是错误的,说实话可能伤害到别人,你说不说?如何做出有道德的明智的决定,学会独立思考,明白如何思考背后的机理,你一定会找到出路。
学会学习,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经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我们就能建立思维结构的模型,让它成为我们的思考工具,先提出问题,给出反例,询问原因,证明答案,对听到的最后一个想法作出反馈。这就是学会挑战的逻辑思维,它鼓励你有目的、有策略地建立模型,并向学生传达技能。
读了今天的书,我明白了“思考什么”,学知识很重要,也懂得了“如何思考”,建立思维模型,掌握思维技能更重要,这是学会挑战的元认知,这也是从知识到思维的跨越。它会触发自我思考,自我调节,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