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作为人类社会最光辉职业的教师,其实是个悲情角色。
三年前,我的人生进入至暗时刻,跌落谷底。就是在这一年,我进入一所学校,被分配到小学四年级担任语文老师。四年级的学生被视为“半大孩子”,褪去了“四六不懂”的稚嫩,尚未进入叛逆冷漠的青春期。他们开始接触成年人的世界,却还未在为人处世上定型,仿佛打开了一扇门,一切都是崭新的。炫彩的阳光照进他们的新世界,也发射到我身上。语文又是一门激情四射的学科,老师可以穷尽人类语言之能事尽情描绘玄幻多彩的情感世界,这对当时的我,是一种释放。
在那段日子里,在坠落深渊于底之际,是学生托住了我。我们一起玩闹,一起调皮,这对我是治愈;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这于我是宣泄。那时的我,情到浓处,会把自己心中的郁结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愤怒一股脑地倾倒给他们。一节课毕,酣畅淋漓。
很多老师会十分厌烦学生们的吵闹。但他们的嘈杂,于别人是烦恼,于我却是热闹。我贪婪地吮吸着他们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滋养,在他们与生俱来的阳光和热情中尽情打滚儿,我的生活不再死寂。他们因我的努力而产生的改变和成长,让我重新感受到自己存身于世的意义。那时的我,每日回到出租屋便瘫软成一具躯体,期待次日回到他们中间被塑成人形。我对我的学生产生了依赖。
但是,他们有他们要走的路,我的路也需要我自己去走。
我们总是会说,曾经小学时候老师一个眼神的鼓励,让我受益终生,可是同学们,你可知道,你们的一次认可与鼓励,也会温暖老师很久。我们长大后或许会提起某段往事,会说那无意间的一句话语让我受益良多,而说话那人却已经忘记了,然而,老师也是一样的,曾点亮老师的某一次课堂问答或者家庭作业,在你漫长的人生中,或许也仅仅是无关紧要的一笔。
老师也会嫉妒吗?是的,老师希望自己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我们这里小学是五年制,我那第一批学生如今已经结束了初一生活,前两天有个学生给我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她的语文期末成绩考了130.5分,排名年级第三。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内心都如干涸的枯井恰逢饕餮大雨,瞬间充盈。但是,听到她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初中这一年的生活,交到了怎样的新朋友,老师们对她如何,我除了替她感到高兴,觉得她在慢慢长大、懂事,我也会被莫名的落寞淹没,因为她的这一些新奇的成长里没有我,而且,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留在她心里的我的痕迹,也会越来越淡。或许,说我心生妒忌,未免是言过其实的气话,但心中丝丝缕缕的不甘,却着实是有的。
有些时候,学生是老师的骄傲,是老师的慰藉,甚至是老师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成长,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工作的价值,因此也是我们穷其一生所追寻的目标,没有了这样的目标,没有了因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的工作甚至是人生便无的放矢,飘渺而过,无声也无痕。我们就是将自己的成功寄希望于他人的人,悲凉莫名。
“老师”这个词,只是一个概念,落到每一个具体的我们身上,对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我们只是他茫茫人生中的一段,我们只是这场人生接力中的一环。或许在某一天,当他以冠军之姿冲过终点线时,我们可以炫耀着说,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但又有些心虚,因为这不全是我的功劳,或许就根本没有我的功劳。这样的不确定性,让阶段性为人师的我们,难免心生忐忑与自我怀疑。说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残忍如斯。
老师是孤独的,看起来好像有那么多小可爱每天陪着自己,容忍自己,让你骄傲,让你气馁,喜乐参半,却也算陪伴,却终究要离开,并将你的一切努力与骄傲一并带走,甚至你曾经的努力到底会在哪天绽放出花朵都没人会告诉你。这样的职业设定让我们不得不钦佩世界的残忍:无论你付出如何多,成果终不属于你。
我们的角色终究只是渡者,载他一程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但是,不管这一路相处得多么愉悦,终究不能不让人家下船,不能因学生能给予自己骄傲和能量而拽着不放。有经验的老教师总是提醒新来的老师,不要跟学生们靠得太近,那样不利于管理,会失了权威,我想这里面或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如果你靠得太近,终有一天,会舍不得放手,舍不得离开。
以后记住了,与学生,无论多欣赏,都不要靠得太近,只需远远地看着,陪着,到点儿转身离开,或者看学生转身离开,等学生慢慢忘记,顶多在心中默默祝愿。
幸甚识君,莫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