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顶角互余互补

在教授《对顶角互余互补》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反思,希望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引入环节。通过展示生活中包含对顶角、互余互补角关系的建筑、机械零件等图片,快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抽象概念变得直观,顺利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在知识讲解阶段,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对顶角形成过程,以及两角互余互补时角度的变化,学生能清晰看到其中规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课堂互动也较为积极,多数学生能跟上节奏并主动参与讨论。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对顶角性质与互余互补关系时,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时间不足,小组讨论深度不够,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见解,限制了思维拓展。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兼顾也有所欠缺,基础薄弱学生在应用概念解题时遇到困难,我没能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另外,课堂练习环节,题目梯度设置不合理,综合性题目偏多,导致部分学生自信心受挫。

针对这些问题,未来教学时,我会在探究环节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思考与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观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设计练习题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设置基础、提高、拓展等不同层次题目,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总结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教授《对顶角互余互补》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反思,希望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引...
    弘金地张业辉阅读 39评论 0 1
  • 今日,听了马老师的一节课《对顶角》。 课的大致流程是: 环节一:复习前面知识,主要通过填空和选择检测题的形式复习了...
    子浩竣阅读 6,586评论 0 0
  • 因为种种巧合,跟师傅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课《直线的相交1》。通过上课听课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两直线相交的概念都是...
    吴理数阅读 2,394评论 0 3
  • 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PPT呈现问...
    keeeeeenon阅读 12,929评论 0 6
  • 今天上午进行了新课的讲授,本来想用昨天一位数学老师的PPT课件来进行讲课,后来看了一下洋葱数学,觉得更简单一点,就...
    临朐1353李金芳阅读 4,9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