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开始,便没有了工作的束缚,于是开始了看电影模式,几部电影看后,又觉得还是看书对自己来说比较喜欢。于是,去图书馆借了《起风了》《羊脂球》,第二本没看完就还回去了,在网上微信读书看了蔡澜的《活过》,进一步了解了这个香港四大才子的生活过往。
蔡澜说他的作品不是严肃文学,带有调侃意味,自己是通透的写作者。
他在《活过》一书中谈自己的童年回忆、青年读书学习、做邵逸夫的电影监制、做嘉禾电影监制、对美食文化、旅游文化的热衷等,一直以来都是认真做事的人,不是一个容易被悲伤打倒的人。生活的困境很多,如果自己一直在努力向上,困境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他谈到自己小时候过生日吃到一个鸡蛋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那颗鸡蛋要小心翼翼。慢慢的欣赏,先剥了蛋壳,盐也不蘸,保持原味,一小口一小口嚼蛋白。这种经历很容易勾起我们这代人的回忆,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我们谁没有这样的经历?
我清楚的记得,我要中学毕业考试了,考试前两天学校统一让我们回家休息两天,第二天下午返校准备坐车去县城考试。我中午吃过饭对妈妈说,我要回学校了,我妈说:“好好考试。”我说:“别人都带点吃的明天去考场之前吃。”“咱家也没什么可带,要不给你煮几个鸡蛋吧。”说着妈妈去鸡窝找鸡蛋,那里总共三个,妈妈又从存放鸡蛋的筐子里拿了仅有的三个,给我煮了六个鸡蛋,我拿着热乎乎的鸡蛋步行去学校。不舍得吃的鸡蛋在我的书包里碰撞着,我好像背着一百分的成绩似的,它和我的钢笔、书、作业本在一起,我祈愿这几个鸡蛋能给我带来好运。步行六七公里到校后已经有点饥饿,我在快到学校大门口时小心翼翼拿出一个,剥去外面的壳,不敢一口吃完,要慢慢的欣赏这圆圆的白润,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仿佛这是世间最珍贵的美味。我不敢吃多,因为这也是我的晚餐。等我们都到城里旅社,我在别人都出去吃饭的档口,一面看作文书,一面拿出鸡蛋慢慢品尝着。
现在这些过往让我总是难忘,因为这是生活中美好的记忆,是难忘岁月中的一抹彩虹。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想想,曾经的艰苦奋斗和那些最难的日子里有学习的快乐,我便知足了。
现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鸡蛋却没有当年的味道,吃起来不香,也没有慢慢品味的饥饿感。
是《活过》让我在回忆的沙漏下又品尝了当年的味道,只有真正的生活过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