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端午节的习俗

为了迎接端午节的来临,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端午节习俗的活动。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幼儿园里过端午节,可能对端午节的习俗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好好跟孩子们讲一讲。首先,老师给孩子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有关屈原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给他们又总结了一下,让孩子印象更深刻一些。相传战国,楚国人民怀念投江自尽的大夫屈原,将糯米等投入江中保护他的尸身,后来演化为端午节。

根据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我们都做了这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1.系五彩绳。

在系五彩绳之前我们跟孩子讲了戴五彩绳的寓意,在端午节戴五彩绳是一种俗信求吉的需要,没有实际的意义。一些孩子在出生后会被挂上五彩绳,人们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小孩祛灾强身,一旦戴上之后就能无灾无祸的平安长大,所以五彩绳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福。

老师给每个孩子仔细的戴好


2.包粽子~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老师先讲解一下包粽子的办法,让孩子们有了一点经验。

接下来我们孩子,老师齐动手,一起动手包粽子。老师们先告诉孩子们包粽子的方法,然后再手把手教孩子,孩子们认真包粽子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每个人都大展身手!

但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幼:老师,我的粽子包不起来……

幼:老师,我的大米漏出来了……

幼:老师,你看我包的粽子,很大吧?


在经过老师的个别指导之后,孩子们粽子都包好了,大家拿着自己的粽子了开心了,这是我们包的第一个粽子,下午孩子们就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更加的美味,更加的好吃~


期待已久的吃粽子时间终于到了,起床后孩子们纷纷的快速起床,因为马上就可以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啦~

看着孩子们大口大口的这些香甜美味的粽子,别提有多开心啦!

3.挂艾草

端午节前一天,我们让家长们收集了一些艾草回来,让孩子们放在门前。

孩子们问:为什么要挂艾草呢?

师:夏天蚊虫多,挂艾草因为它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师:你们闻一闻,艾草有什么样的味道。

幼:有点香香的~

幼:味道好大啊~

师:对,就是因为这个香香的味道才会把蚊虫驱走,不让它们咬我们。

4.画雄黄酒。

师:小朋友们快做好,老师要给你们画雄黄酒了。

幼:雄黄酒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画雄黄酒?

师:雄黄酒是指用凝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来说,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经常使用雄黄酒,具有解毒、杀虫燥、驱风痰的作用,临床上常用雄黄酒内服来治疗一些肠道寄生虫的疾病,同时对于癫痫、疟疾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在额头上画上了属于自己的“王”字,画完了“王”字,孩子们都跑到了洗手间照镜子,照一照,看起来很神奇的样子。

幼:我头上有个王,虫子再也不敢吃我啦~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我想笑还不敢笑,孩子真是又可爱又天真浪漫。

从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不是技能的提升,而是经验的丰富。在以后端午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也能对这些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