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没有不良嗜好的上进青年,你想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并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但是你没有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总是在索取,习惯了放弃思考
为什么有的人朋友很多,而有的人朋友很少?道理很简单,这个社会存在着两种人:一种是资源输出者,另一种是资源索取者。那些朋友很少的人,往往都是不爱输出不懂分享的人。
作为一个索取者,总是对输出者产生依赖,只想得到既定的答案,惯性放弃思考过程,成为一个不能提供价值的人。而一个只获取不回报的人,自然是没有太多朋友的。
想想吧,你喜欢和一个人交朋友。要么就是他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要么就是他可以帮你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要么他在情感上给你带来了依靠,要么就是他给你带来了欢乐⋯⋯
那些受欢迎的人往往都是爱输出懂分享的人。
在输出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好处:
1.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更会得到同等价值的交换(知识、钱财、情感关怀等);
2.被动帮助自己学习思考,在输出之后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补充因为输出价值带来的资源平衡。
习惯不懂上百度,不懂上知乎,不懂逛果壳,做一个放弃思考的资源索取者,为什么不试试自己思考呢?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搜索引擎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抱怨时间不够,却不做断舍离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断舍离》,书中的生活态度实在值得当下的人们去学习,国人总爱储存一些现在用不上却又不舍得丢弃的东西,老外常常感叹中国人热衷于收集塑料袋(是我是我~),这些塑料袋被当做垃圾袋或者购物袋使用,常常储存量大到完全超乎实际需求。
不仅仅是塑料袋,还有便宜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餐具、打折处理好的商品),反正不管用不用得上,只要是以后用得上就都储存着。
而断舍离提倡的态度则是,只把最重要的或立即需要的东西留下来,其余的通通丢弃。这种断舍离的态度,同样适用于一个人要做的事情。
大多数的人常常抱怨时间不够,上班8小时,睡眠8小时,还要走路、吃饭花费时间,完全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他们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重要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多吗?
不分事情轻重缓急的去处理,到最后只会每件事都做不好,与其在做不好后抱怨,不如试着把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划分。
不是立即要办的事,或者不能提升自己能力的兴趣,先丢到一旁,选择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事去做。
同时发展好几个兴趣爱好,这种想法就像是储存了太多用不掉的塑料袋,完全没有必要,时间会在你不断尝试断舍离的过程中丰富起来,你绝对有时间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舍弃不掉太多的兴趣爱好,那么你还可以舍弃自己的一些睡觉时间、吃饭时间、洗澡时间,真的要想做好一件事,没有什么时间不够的借口可言。
否定自己,不能自我坚定
一个固执己见的人,比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要好一些,起码不像墙头草一样随风飘荡。
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更是热衷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庸的,如果你为融入大多数而感到庆幸,那么你更应该为丢掉个性而感到可悲。
当你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总有人这样对你讽刺挖苦辱骂打击。因为这世上总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忌惮于别人的成功,他们害怕尝试,更害怕和自己同样庸俗的你,突然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当你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那就去做,如果失败了,就继续尝试;还是失败了,仍要继续尝试;依旧是失败,依旧去尝试。
你会因此变成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人,或者变成一个疯子。直到你最后取得成功,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你的努力和付出会得到回报,那些不理解或者瞧不起你的人,会敬佩你的持之以恒,更会羡慕你的成功。
在那之前,你需要的是自我坚定和一颗永远不怕失败、永远不会沮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