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还贫穷。
上帝这点公平,贫穷也有微笑。
到大吴哥不看“高棉的微笑”,等于没去柬埔寨著名景点。“高棉的微笑”是一尊四壁人脸像,人脸像凿在灰黑的巨石面,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笑容依存,给游人带来特别的温馨。
有微笑就有希望。
参观完景点,自由活动一个多小时,然后转场。时间宽松,我本该转转附近热闹而众多的商铺,我却匆匆地回到旅游大巴车上,想好好休息静待一会儿。
早早回车,另一个原由,不想转。吴哥景区虽然开放虽久,但当地依然贫困落后。景点处于我国贫困地区旅游发展初期时那个样子。沿途小商小贩的”骚扰”令人不谌重负:兜售水果、纪念品、劣质珠宝…千人一面,象牛皮糖缠着你,磨烦你,巴到难走脱。
个个景点如此。
最烦的是那些乞讨小孩:六七八岁,也许岁数或大或小点。上身赤裸,脏不拉兮,小不点们往往一丝不挂,如影随附,手伸向你,讨要的汉语流利:
“叔叔,给一元钱嘛一一”
“伯伯,有糖没一一”
去发达或欠发达国家的中国游客,现今是世界旅游的主力军,简洁的汉语在千万个景点属时髦的流行语。
我不富裕,负担的起旅游费用,施舍点小钱、几颗糖果,当属小菜一碟,也付诸过行动。
但小乞讨者们太鬼了,似乎约定俗成,绝不一涌而上,只单个冒出,晃你面前。给也好,不给也好,都会走一个,再冒出一个,接力串儿似的,没完没了。
迴避招数只能来去匆匆,不理不睬,手也不摆,快闪入景点门,快步回旅游大巴。
全世界好像非常统一:景点内和旅游大巴车上非经邀请,不准兜售者乞讨者入内。
回到大巴,龟缩后排固定坐位闭目养神。陆续有同车游客早回。 通常情况,每个旅游团都存在性急和疲踏两类游客。 我属前者,提前早回好处还在于可以闭目打盹,养精蓄锐…
外面的旅游大巴停满车场。大部分车上有数量不祥的我这类先回的性急游客。
打盹中,迷迷糊糊听到车外传来悠扬的笛声,由远渐近。到我们车边,曲子变成我们烂熟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吹得不算好,但音准流利。
在异国他乡,茉莉花曲子芬芳香天涯,特别能打动中国人的心。
估计车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商贩临近…
我睁眼抬头,往车窗外望。
“小朋友,会吹中国曲子呀!”坐前几排的一位晚几步回车、当过老师的退休大姐先我头探出窗,与窗下吹笛人打招呼,没想到,下面商贩竟是位小孩。
“会中国话吗?”
“婆婆,会点点一一”小孩声音稚嫩清脆,听不出是男是女,”买只笛箫吧,小孙孙会喜欢的一一”
普通话说得不错。
后排车窗摇不下来,老大姐窗下属死角,我看不见人。不过,先前的笛声和刚才的说话给我一种直觉:这孩子做生意挺老练的。
“多少钱一支?”老大姐问价。
”十元人民币!婆婆,还送一个特产包包。”
“上来,”小孩嘴很甜,令老大姐喜欢,招呼他,“我买一支!”
”好的。”
片刻,一个头发二八偏分、圆脸大眼睛的、肤色黑黝的小男孩,出现在车厢走道里。
他背着一个双肩包,十几支笛箫半露袋口,手上握着一支。着装远异于沿途见过的那些邋遢孩子:干净整洁,白色短袖衬衣,扎短裤里,五官端正,眼睛明亮清澈,透出一种灵气。
只是趿的竹麻拖鞋有些脏。
后来,导游告诉我,柬埔寨属亚热带地区,时睛时雨,大人小孩多趿拖鞋,鞋子沾污带泥并不足奇。
“婆婆,叔叔伯伯阿姨一一我再吹一支中国曲子!”
小男孩很有礼貌向我们鞠一躬,然后执笛吹响。这次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眼中的小男孩更加可爱。
小男孩卖得是竖吹的笛,也叫箫,两尺来长,硬塑质地。十元人民币一支,不贵。老大姐掏出一张二十元面币马上买了支。
给钱时,老大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孩子,普通话说得这么流利,谁教的?”
“我爹地。”小男孩找钱给老大姐。
”你爹地一定很有文化。”老大姐赞许地说。
“嗯那一一” 小男孩眼睛发亮,“我爹地是小学老师,腿被地雷炸断了,还在教书。我四岁时,爹地就带我和哥哥学中国话。爹地说,人要自食其力,多学些本领养活自已。”
寥寥数语,一个双腿或单腿残疾的男人及家人顽强的生活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我眼睛湿润了。
“婆婆,这是送你的装袋,我阿婆妈咪绣的…”
小男孩递给老大姐一个长方形窄条土布袋,上面绣有两只鸡。
老大姐握着小男孩递布包的手没放,短晢沉默,问道:“孩子,你几岁了,今天怎没上学?”
“婆婆,十岁。今天是星期天呀!”
”哦,耍忘了,耍忘了一一”老大姐尴尬地点点头,把补回的钱塞回小男孩手,“这个给你一一”
”婆婆,不行一一”小男孩立即推开老大姐手,退两步,“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和钱的!”
“孩子,婆婆看你辛苦,送你买糖的。”老大姐说。
”婆婆,还是也不行的一一不过,”小男孩眨巴几下眼睛,正经地说,“我再给你一支笛,算买我东西好吗?”
”好,好一一”老大姐脸上露笑。
“我也买一支”
“给我一支一一”
……
我有些感动,准备买一支笛箫,还没掏出钱,车上其他游客先我一秒或几秒纷纷递钱开了口…
小男孩走后,车上的人,包括我,七嘴八舌感叹热议很久。随后,我下车去厕所。
奇怪的是,沿途竟沒见到先前见到的众多乞讨小孩。方便时,墙外传来小孩嘻闹声,如麻雀闹林。
出于好奇,方便出来我便转过墙看了一下。
不远处有一棵伞状大树。
20多个孩子或站或坐,或蹲或趴,众星捧月般围着刚才卖笛箫的小男孩。
小男孩拿着一个大纸包,正给小伙伴们一个个发糖。干净的白衣短袖与众不同,双肩包里的笛箫已荡然无存。孩子们的欢笑声四周荡漾…
这个画面令我震撼。
卖笛箫的小孩及其父親是新一代高棉人民的风向标,代表了脱离战争,和平发展,尚处于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前进方向。
笛声再次想起,孩子们拍手唱起了歌。歌声曲子,我一点不熟悉,应该是当地受欢迎的特色民族歌谣…
是的,高棉有举世闻名的石雕微笑,但它还存在有更慰藉游人的“微笑”,虽尚属现代的原始版,却已经迈步,不仅仅是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