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好好学习,然后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已经过时了。”这是《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告诉我们的。
我们要建议孩子学习一些更复杂的东西。我们需要新思想和新教育。也许告诉孩子们努力做个好雇员,同时努力去拥有自己投资的企业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到我的孩子。作者罗伯特想告诉人们:仅仅好好学习,然后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作为一个母亲,我则希望本书能帮到其他的父母。罗伯特想告诉人们的是,任何人都能成功——只要他们选择这么做。
今天即使你是一个花匠或是看门人甚至是失业者,你仍有能力自我教育和教你所爱的人关心 他们自身的财务状况。财商是在解决财务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今天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变革,它同人类从前经历过的变革一样剧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没人拥有可以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更大的变化就在前面。
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至少有两个基本的选择:安全地理财,或是通过接受教育唤醒你和你孩子的理财天赋,从而更聪明地理财。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 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
大多数人都是从父母那儿了解钱是怎么回事 的。
关于金钱,贫穷的父母能够教给孩子们什么呢?他们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但同时也秉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这是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 就从父母那里学到的。
而学校却没有开设有关“金钱”的课程。
本书的主人公有两位极具影响力的爸爸,所以他从他们两人身上都学到了 很多东西。他不得不思考每个爸爸的建议,在他把这些建议付诸实际的同时,他认识到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个人的观念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
例如,他的一个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他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他这样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这两句话,一句是陈述句,另一句是疑问句。一句让你放弃,而另一句则促使你去想办法。
那个在不久之后就富起来的爸爸解释,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把每件想要的东西都买到手,这里只是强调要不停地锻炼你的大脑——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
富爸爸说:“我的大脑越用越活,大脑越活,我挣的钱就越多。”他认为,下意识地说“我可付不起”意味着精神上的懒惰。
虽然两个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他注意到,在遇到钱的问题时,一个爸爸习惯于逃避,另一个爸爸则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其结果就是,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越来越弱,而另一个爸爸的理财能力则越来越强。
这种结果类似于一个经常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与一个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的不同变化。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获得健康的机会,同样,适当的脑力训练可以增加获得财富的机会。
懒惰必定会让你的体质变弱、财富减少。
两个爸爸的观念完全不同。一个爸爸认为,富人应该多缴税去照顾那些相对不幸的人;另一个爸爸则说:“税是惩勤奖懒。”
一个爸爸劝说:“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另一个爸爸则说:“努力学习吧,那样你就能发现一家好公司并收购它。”
一个爸爸说:“我不富有,因为我有孩子。”而另一个爸爸则 说:“我必须富有,因为我有孩子。”
一个爸爸提倡在餐桌上讨论钱和生意,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在吃饭时谈论这些话题。
一个爸爸说:“当涉及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而另一个爸爸则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一个爸爸认为“房子是最大的投资和资产”,而另一个爸爸则相信“房子是负债,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资,你就有麻烦了”。
两个爸爸都会准时付账,但不同的是:一个预先支付账单,而另一个到限期才支付账单。
一个爸爸相信政府和公司会关心和满足人们的需求。他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假期以及津贴这类事情。
另一个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立,他反对这种“理所应当”的心 理,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人们的软弱、贫穷。他特别重视理财的能 力。
一个爸爸努力存钱,另一个爸爸则不断投资。
一个爸爸教他怎样去写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个爸爸则教他写下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创造创业的机会。
作为两个意志坚定的爸爸的“杰作”,他有幸了解到不同的观念怎样带来不同的人生。最终发现人们的思想确实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活。
例如,穷爸爸总是说:“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事实。
而富爸爸恰恰相反,他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富人。 他会这样说:“我是一个富人,富人不会这么做。”甚至当一次严重的经济挫折使他一文不名后,他仍然把自己当做富人。他会这样安慰自 己:“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尽管两个爸爸都高度重视教育和学习,但两人对于什么才是最应该学习的看法却不同。
一个爸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获得学位,找个工资高的好工作。他希望孩子能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例如:律师、会计师,或者 去商学院读MBA。
另一个爸爸则鼓励我学习成为富人,了解钱的运动 规律并让钱为我工作。“我不为钱工作,”这句话他说了一遍又一 遍,“我要让钱为我工作。”
在他9岁那年,最终决定听从富爸爸的话并向他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原来钱是一种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财商教育。钱来了又会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动的,你就获得了驾驭它的力量,就能开始积累财富了。
大多数人光想不干,原因是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并没有掌握钱的运动规律,所以他们终生都在为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