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陪伴,孩子自己想上学了

本篇作者 | 烟火

本篇编辑 | 猫须

插图来源 | Hyunyoung Park

开学第一天的早上


今天,又是一个开学的日子。昨晚,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去找妞,她自己住。(为了上学方便,妞提出自己在学校旁边租房,离家很远)

9点多,我给她发信息“我要睡了,明天7点半叫你吗?”她说:“好。”经历了N次复学,给我几分钟让我数数N=几…

这应该是第10次了,5年了。

还记得2021年元旦,初诊,大夫开了药,我问:“寒假后可以上学了吗?”知名教授刘主任瞥了我一眼,说:“孩子健康是最重要的,两到三年吧。”

当时我好像并没有被这么久吓到,没有震惊,也没有情绪。回头看,是潜意识根本就不相信,根本没把专家的话当回事。觉得怎么可能那么久。那时的我,一天没上学都会焦虑,“得落下多少课啊,最好明天就去上学。”

可我没想到,一天不上学算什么,后面有几千天的失学等着我。

回到今天,我6点醒来,看到有微信信息提示。我猜想,又是妞半夜发的吧,内容大体是今天不去了,晚叫我,别叫我之类。

这么多次复学的实践,让我在一次次失败中已经略显麻木。

打开看,1点多发的,“上学就会焦虑,睡不着。” 我心想,您昨天中午睡到快12点了,确实晚上睡不着啊,常理得4点能睡着。我又去看小佩的回放,这个摄像头对着墙角的喂食器,能帮助我看到房间灯光的明暗,帮助我捕捉一些孩子的状况。

3点多,灯还是亮着的。

对于今天是否能上学,我已经非常平静了。各种情况,哭闹,烦躁,叫不起来,发脾气,身经百战的我,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

我今天约了体检,7点前就出门,到了体检中心,奔走于各个科室,忙于检查,要不是手机铃声响起,我都没关注到今天还是要叫女儿起床的,第一天开学,她上不上学这事被我抛在了脑后。

近5年的陪伴,已经让我从痛不欲生,生活一切服务于孩子,情绪被孩子牵引的状态,回归到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这两年,大S、朱媛媛的去世,让我震惊之余,会想到自己。

岁数大了,身体开始有不舒服了。如果我突然走了,孩子会如何?我想,她还是会好好活下去的,孤儿院的那些孩子们,也都会按时长大。如果我还沉浸在孩子的问题里,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她的人生是人生,我的人生也是啊,况且还是余额过半的人生,我要珍惜,要为自己活。

孩子有需求,我会努力陪伴,但重心是自己,永远都要为自己负责。孩子也是一样,她的人生掌舵者,应该是她自己。


起不来,是心力不够.

说回手机闹钟响了,要叫孩子起床了,拿起手机,看到妞几分钟前给我发了条信息“1”,“1”是我们之间的暗语,今天的“1”代表醒了。真好,不用我叫了。

经历过的家长都知道,叫孩子起床是多么折磨人,多么消耗的一件事。可能会面对孩子的脾气,发火,面临叫不起来我们自己的失落沮丧,面临去找老师请假的尴尬,面临对未来的绝望,面临我们专门为孩子腾出了时间,结果他说不去就不去……曾经,我叫孩子前几个小时,就会害怕、紧张、不知所措。

妞醒了,也不代表万事大吉,可能起不来;起来了,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蹦了。

曾经因为头发帘多了几根头发,就开始哭,结果就是不上学。也许,不是头发的事,还是不想去。也许,是孩子心理力量太弱了,我们常说的心力,心力弱了,什么都是事。

这是妞上周自己得出的结论,孩子的经验是宝贵的,她自己的经验才是她的,我们常说要提高孩子认知,这么提高?以下我通过一个日常小场景,解读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得到赋能。



如何提高认知,给孩子赋能


上周孩子跟我谈过她对心力的感受。我带她去脱毛,使用的频率强了痛感就会增加。上次做完出来,孩子跟我说:“我发现,状态好的时候,好多事都不算个事了。

我说:“哦,咋啦,什么事让你有这个体会?”(感觉咨询技术已经日常化了,这是一个针对孩子抛出的话题,继续深入询问,了解孩子的常规问句

妞说:“比如今天脱毛,以前状态不好,脱毛频率并不高也会觉得疼,很难受。今天状态好,我专门看了频率,已经很高了,就没事。”

我说:“真的啊。”(倾听孩子,做到点头、微笑、嗯

妞说:“是啊,状态不好的时候,有点事,觉得都要死了,状态好,就没事。

我说:“你说的状态具体是什么啊?” (细化概念,要听到孩子的理解

妞说:“就是感觉或心情吧。”

我说:“啊,是感觉和心情啊。今天的感觉和心情不错?”(重复性技术

妞说:“是啊,今天挺开心的。”

我说:“今天这么这么开心啊,发生什么事了吗?”(引导孩子找到开心的原因

妞说:“嗯,可能是睡足了。”

我说:“啊,原来睡好觉,心情会好,状态也会好起来,有些困难应对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是不是感觉心力有力量了?”(依然是重复总结,加深孩子的印象

妞说:“是啊,要是睡的晚,早上起不来,硬起来去上学,那感觉跟要死了一样。”

我说:“那么痛苦啊,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还起来了?”(永远聚焦正向,给孩子赋能

妞说:“得起啊,不去课就落下了。”

我说:“担心落下功课,对自己的学习非常上心啊,是个有责任感的小孩。”(彩虹屁,见缝插针鼓励孩子,提升她对自己的信心。这点尤为重要,而不是在她有情绪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去鼓励,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效果,关于彩虹屁,可以以后专题分享。)

妞说:“那当然了,我心里有数。”

我说:“必须的,我闺女是个可有数的孩子了,合格考,老师都担心你不去,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去的。(继续赋能,表达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嗯,那次你是怎么就去了,一天连着考了4门都坚持下来了。”(引导孩子聚焦成功经验

妞说:“切,那有什么难的,你没看头天晚上我早睡了?”

我说:“啊,原来这个原因啊,你刚才提到的,睡足了,就心情好,感觉好,就有力量面对很多的事情,对吧。”(总结孩子的成功经验

妞说:“必须的。”

我们开始划重点,由孩子闲聊说的一个感受:感觉好很多事儿都不是事儿,引导孩子自己总结出:她对自己的学习是上心的,她是个有谱的孩子,她有了一天考下四门考试的成功经验,妈妈对她是有信心的,她还知道,一个人心力足了,就能面对很多事情和调整,而良好的睡眠时心力足的保障,重要事情之前,头天要好好睡个觉。

这些,都不是我讲道理、给建议,给结论得到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句神奇功效的原理是什么?这些问句都聚焦正向,聚焦成功经验,关键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这些正向和成功的经验。

那么这些正向的成功经验,就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种子,她知道自己可以做到,怎么能做到,这些种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慢慢开出花。

我相信这次对话后,孩子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了。这比家长天天追着孩子说要早睡,更有效果。

跟孩子沟通,一定少给结论,给建议,更别说评价或者评判了,要珍惜孩子张嘴的每一次机会,让孩子多说一些,引发她的思考。

孩子自己就会找到生活和状态(情绪)的关联,自然去多做些利于自己的事情。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自己想到的,就会提升认知。

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家长说的话,亲子关系好,孩子可能还觉得是关心他们,关系不好就是你想控制我。我们都经历过,给孩子讲睡眠的重要性,打游戏的危害性,难道孩子没听过吗,可一点用都不管对吗,还可能引发跟孩子的冲突。

家长往往很着急,孩子说点什么,家长凭借自己吃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马上能看到问题,得出结论,给出建议,必须赶紧帮孩子解决问题。但孩子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出的,才是她的东西。

人们常说的,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教的会。家长要能沉下心等等孩子。当孩子有感触的时候,陪伴孩子去深入思考。

这次妞自己得出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还同时被赋能,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

很多家长说,学了很多,可还是不会用或用不好,说一张嘴,孩子就让闭嘴,或者把孩子引爆。关键还是要内化,多练习。可以多复盘,找到不足,下次就能用得更好。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异曲同工,直接经验源于自身实践,间接经验通过他人或书本获取。直接经验会让人印象更深,感触更多,是自己的经验,更能在生活中运用。

老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什么啊?因为都是别人说的,我不信。我自己到了黄河,碰到了南墙,我就信了。就跟小马过河一样,水到底有多深,我得试过才知道,别人说的,都是别人的经验。无论是黄河、南墙还是小马,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要陪伴孩子自己探索,让他得出自己的经验。

写道这里的时候已近傍晚,微信上妞发来了信息:“放学了。”

第一天坚持了下来,是个好的开始。

今天就先聊到这吧,欢迎大家留言,一起分享探讨陪伴之路。

也希望我的陪伴可以帮助到还正在路上的你们,陪伴者烟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