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21)

丁蜀古镇,又名丁山,依偎在太湖的西岸,是陶的古都宜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里,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心中的“诗与远方”,山林掩映处,苏轼的东坡书院便坐落于丁蜀镇的蜀山脚下。

阿文带着松一来到了东坡书院,一起爬了蜀山。蜀山不高,爬20多分钟便到山顶了。

蜀山之所以称为“蜀山”,是因为苏东坡当时来到了这个山上,感觉这个山很像他四川老家的山,所以便有了“蜀山”一说。

东坡书院坐落于蜀山南麓,而蜀山的西麓则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紫砂大师的摇篮——蜀山老街,又称古南街,老街依河而建,不远处,还有曾经集散紫砂物品的仓库和码头。

东坡书院的前身是一千多年前苏轼购田筑室的“东坡草堂”。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度浮沉,走遍大半个中国,而唯有宜兴城,成了他梦回牵绕的“诗与远方”。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于是便有了东坡的草堂。

在苏轼告别仕途,离开海南将返至宜兴的途中,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只是遗憾最终因身体原因没有再踏过江东。

“十年归梦寄西风,

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

要携此味过江东。”

一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道出了伟大诗人苏轼一生的坎坷和对将返至宜兴的喜悦之情。

遥想当年,苏轼在东坡草堂,看屋前海棠盛开,用他亲自采来的金沙江水,煮一壶阳羡茶。

茶的清香沁人心田,飘向远方.......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竹海深几许,

茶园吐新绿,

从初只为溪山好,

东坡挥毫留诗句。

氿上笼烟雨,

古窑烧紫玉,

云湖山水两相依,

江南水城里相遇,

来到宜兴遇见你,

剪一段时光做画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