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唐书 舆服志》记载:"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最初的中华文明讲究的礼乐之道,以此为政,教化万民。
2.“中华”古称华夏,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大约从编著《尚书》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
3.英国著名学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年):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者。
4.汤因比认为:欧美国家的发达得益于赶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此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然而,欧美国家的发展无异于暴发户似的增长,西方和美国普遍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因此人民内部并不团结,时常存有暴乱发生。因此他预言以后的世界竞争在于文化竞争,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悠久醇厚。
5.汤因比也认为:从古自今凡是分裂必定伴随着毁灭,只有统一才是经久不衰的法宝,而西方文化正是前者。国家之间因战争埋下仇恨的种子,国家的壁垒增高、间距逐渐拉大,并且从大殖民时代就可窥见西方强国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总想依靠侵略来扩大自己的地盘。于是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生灵涂炭的灾难,而二战中英国、法国等实行绥靖政策,无意中也带来了战争。
6.美国是一个靠战争发财的国家,至今仍强力发展军工产业以及不断挑起地区冲突获利。由此引发恐怖势力、恐怖主义也是威胁世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西方国家和美国长期以种族的概念宣扬种族不平等论,试图控制其他落后国家。因此,种族因素成为埋在西方国家内部一个威胁国家安全的定时炸弹。
7.汤因比提出:“中国人完好延续、保留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人类的归宿在中华文明。”马丁·雅克基于这一理论得出一个判断:“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这其实道明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根本原因。
8.汤因比为自己的理论列出了几点原因:优秀的中华文化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虽然短暂分裂,但大势统一前进;中国奉行民族平等的观念,强调中华一家,不歧视少数民族;儒家和道家等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着塑造、约束的作用;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和平,厌弃战争等。
9.顺着汤因比的理论,人类的统一文明应当具备三个条件:(1)成熟进步的社会制度;(2)自成一体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相配套);(3)普世意义的伟大宗教(至少一个)。决定未来中国能否成为世界文明重心之一的关键在于,中国人能否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制度模式及精神信仰(或普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