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娃考哈佛,三个娃上学,四个娃毕业

    很早以前就看过吉田穗波医生的事迹,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养了五个娃,还考上了哈佛。看了《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才知道,吉田医生是在边上班,边带两个孩子,后来又怀了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考上了哈佛。然后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刚出生)去哈佛学习,不仅顺利毕业,还生了第四个孩子。这简直就是神啊。整本书很好读,因为不是专业作家,文字有些啰嗦,但读起来很流畅。每一张纸上都透出了吉田医生那种想了就去做的乐观冲劲。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如果一切都考虑清楚了,恐怕没有时间去做了。吉田医生在书里也写到,如果不是乐观的低估了事情的难度,不是想到就去做了,恐怕这辈子也不会和哈佛结缘。 就像她说的:人生只有“做”与“不做”,只要决定要“做”,头脑会下意识地找寻出路,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摘录:

    1、每天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又要育儿和做家务,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样“一筹莫展”的时候,实际上正是提升自己上一个人生台阶的机会。在忙碌的时候,实际上也正是充满“干劲”,充满能量的时候。这种能量迸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开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绝佳时机!

    2、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话,全部同时进行。人生只有一次,一件件来,可能有些事情永远实现不了。同时不得不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会彼此促进,动力不断增强。

    3、我亲身体会到,因为“甩客发车(条件不成熟便做出决定)”而开始了行动,并且因为试着开始做就产生了时间。---也许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总有办法完成吧。当要开始做什么的时候,要挑战新事物的时候,那种“总有办法解决”的乐观的预测将成为有力的武器。

    4、人生只有“做”与“不做”,只要决定要“做”,头脑会下意识地找寻出路,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方法

    5、虽然总在叹息“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如果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时间,一天里到处都是,提高它们的时间密度就可以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使时间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关键。

    6、我在每周一制订一周的“待办事项”计划:(1)按照主题先写出应处理的几大事项,如“留学准备”、“工作”、“家人”、“朋友”、“健康”等,然后一一写出相应主题下应该做的事情,并标上序号。(2)将计划表里一周内的自由时间用红笔框起来。如我是清早三点到六点、上班路上的时间和午休时间。(3)在红框内填入先前写的“待办事项”的序号,不一定是按照序号的顺序,而是考虑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所需时间等,将各个事项安排到合适的地方(要经常考虑自己的“大石头”是什么)(优先将大石头填入整块时间)。----挤出的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时间更重要。

    7、工作、家务和育儿,或者是工作、留学准备和育儿等,对于同时进行多个事项的我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如家政服务)。

    8、你有没有被自己顽固的坚持的想法或他人随便创造的标准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呢?

    9、那些顽固的坚持的想法只要有一个被消除(如必须每天给孩子洗澡、必须亲手烧饭),就会新产生因那个规则而夺去的时间。 这样的积累就能产生“做想做的事情”的时间。----一旦放弃坚信的“必须要做得完美”、“必须这样做”的念头,转换成“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往往会有新的收获。如参加不了完整的读书会,参加一会也会有收获。又如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如果是必须充分打扫卫生并做好茶点的准备之后再邀请的话,恐怕很难实现邀请。但要是哪方面都“简单点也可以”,“小规模也可以”的话,就很容易顺利实现,能共度一段美好时光。

    10、要敢于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这样就能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结果反而能做到更多的,甚至成倍的事情。----请人帮忙要满怀诚意地向他表示感谢之情。

    11、先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做事的第一步最难,我在犹豫时会劝说自己:“只要开始做了,之后就会一切顺利。”---人们常常有许多“想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实现想做的事情的关键是,两个一起做。即使再微小的一步,先迈出第一步。脚踩到踏板上,不断地蹬。----要有“中断着做也是理所当然的”的想法,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觉得“也行啊”。如读书,如果“等什么时候有了整块时间再读”,可能要很久才有时间去读。但哪怕时断时续,也坚持读下去的,读的再少也一定会有收获。---更大的好处是,我慢慢变得在零碎时间里也能迅速地集中精力做事了。

    12、我不再追求整块的时间才去学习和读书,思想也变成“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会觉得“也行啊”。慢慢的,我在细微零碎的时间里也能迅速地集中精力做事。我重新认识到每天的生活里原来有这么多零碎的时间,对待自身时间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感到自己的时间变成了一个个细小的单位。原来是考虑一个小时为单位能完成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后来变成考虑十分钟、五分钟为单位,有时更加短暂,两三分钟为单位。我变得能完成更多的事情了。

    13、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做的事情。有很多资料需要填,如果追求一气呵成,需要很大块的时间。我是有点空就取出资料,只填写一行,甚至一处也行。午休结束没填完的话,就考虑“后续部分在火车里写”。

    14、上班路上的步行或者等火车的时间,我用iPod听英语的格言或会话集的CD。还有,工作时午休的剩余时间,工作中上洗手间的时间,回家后晾衣服的时间,收拾餐具的时间,等等这些“零碎时间”,我也不停地动脑筋,思考小论文的内容,考虑邮件的回复,等等。

    15、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自由时间里做,这样的情况乍一看好像能做到,实际却很难。而“只有这个时间”、“只有在这里”、“放过这个就没有机会了”诸如此类的条件,好像是在束缚自己。实际上,它们将成为提高专注力,加速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如果时间宽裕,就要给自己限定时间,最好连地点一起限定)

    16、首先集中一本彻底练习。 我认为这不仅对备考复习,而且对于各种事物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要学习某种新知识,如果用书本学,就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法,就选择简洁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彻。 与其追求完美,不如降低门槛优先考虑容易着手这一点。

    17、任何事情,如果都等做好一切准备后再开始的话,往往难以迈开步伐。但是,如果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道,再考虑其他的路线,就总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18、哈佛式交涉术:(1)“绝不指责对方的过错”.(2)“信赖对方,并寻求帮助”。(3)“把自身当做商品来宣传”。(4)“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