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有根的学问】
阳明先生说:“我教导人致良知,需要在格物上用功,它是有根基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有所进步,越长时间就越觉得精明。朱熹教人到每件事物上去寻求探讨,那是没有根基的学问。人年轻的时候,虽然还能修饰表面,即使有闪失也看不出,到老年时精力衰竭,最终会支撑不住。例如,把一株无根的树移栽到水边,短时间内树虽生气勃勃,但时间一久,自然会枯萎而死。”
反观我们目前的教育,上课传达的往往只是简单地复述浅层的显性知识,以至于让人有两个疑问:第一、这些知识3-5年就会被更新,学生毕业后就用不上了?第二、既然是显性知识,是不是通过慕课就可以了,不需要课堂教学?
如果可以,首先是要帮助学生“立志”,为什么要上这个学,未来打算做什么职业,甚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围绕着“志向”去积累知识和能力,当下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物都是对“根基”的沉淀。其次,教学生多用Why和How替代What,是什么太过表层,且常常变换形式,如果不洞悉背后的how和why,就难以引起学生对自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