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坛
宰相诗人张说(六)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01
开元五年(717)二月二十五日,张说接到了除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制书。时隔三年,他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途。
荆州既今湖北荆州,唐初从萧铣手里收回之后,就依内陆军事要地之例,设立了荆州大总管府,管辖区内十三州,是唐初的五大总管府之一。至德七年更名为大都督府,后其行政区划几经更改,到玄宗朝时管辖范围大大缩小,仅辖区内荆、峡、澧、郎、岳五州,但它作为三峡以东、岳阳以西长江两岸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却一直未变。
02
张说的这次升迁说来极具戏剧性。
当时朝堂上姚崇受亲信赵海的受贿案牵连已经从相位退了下来。他推荐了广州都督宋璟接任,随宋璟一同拜相的还有苏颋。
苏颋的老爹苏瑰也是一个老牌政治家,为人风评甚好且与张说有旧。张说在岳州时曾经写过一组人物纪念诗作《五君咏》,其中就有前宰相苏瑰。苏瑰忌日之时,张说就派人将诗作送与苏颋,据说苏颋读后悲不自抑当场落泪。第二天上朝,便向皇帝上陈张说的忠贞,念及以往,君臣两人自有一番感慨,于是便有了这么一张任书。
这段轶事貌似是机缘巧合的偶然,实则包含了一个成熟政客几多的老谋深算。
一方面老对头姚崇已经退居二线,暂时没有精力以及权力来搞事情了。另一方面,苏颋作为玄宗朝早期的“另一支笔”,与张说的交情一直不错,且苏颋为人亲和淡泊,以他作为突破口确实是最合适的。
为了这一次复出张说可谓费尽心机,据《明皇杂录》记载,张说派遣手下送信时曾一再叮嘱他要“候忌日近暮送之”。你看,他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氛围都细细盘算。果然,诗作送达的那个阴沉的下午,苏颋面对前来吊唁的一堂老父故友,念着张说情义满满的诗文,情绪瞬间就被点燃。
如此手笔,已然堪比顶级导演。
03
岳州时期张说还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诗,应该是在某个冬天的雨夜,他愁困空斋之时有感而发所作。其中一句“心对炉灰死,颜随庭树残。旧恩怀未报,倾胆镜中看”(《闻雨》)尤其有趣生动。他说自己穷困于此,本应该心如死灰,了度余生,但一想到君恩未报,便鼓起勇气向镜中看去。看什么呢?当然是看自己日渐残朽的容颜,以及不如意的当下。
这是他对命运的又一次挑衅。
他正视的不光是镜中的容颜,还有岁月无情的流逝,以及命运沉重的敲打。那又如何!只要生命不息、雄心不已,滔天风浪又有何惧!
文字真的是最诚实可爱的。通过他们,我们看到张说那爱财如命的不堪面目下,一个生命可贵的坦荡和不屈。其实在李隆基的“宰相天团”里,张说是最受皇帝偏宠的,他品行不高却始终身居高位,皇帝甚至还将嫡公主下嫁于张说的次子,与他结了儿女亲家。即便晚年时被查出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也仅是革掉了中书令之职。临终患病,玄宗日日派人探望,并亲手为他撰写药方。这样的隆宠在众多宰相里也是独一份的。
04
回归正题,张说如愿拿到了大都督府长史的offer,工作交接完成后,于四月一日启程赶赴荆州上任 ,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和春光一样明媚。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春色沅湘尽,三年客始回。
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水浸荆门出,山平郡路开。
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
客湘三年方始得出,这一刻他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光明的未来在向自己招手,所有的郁闷与不得志都被高扬的舟帆抛在身后。全诗无有一字讲他的愉悦,却字字句句都能读出他的愉悦,概情语皆景语也。
05
不过张说并没有在荆州呆很久,718年,张说改任右羽林卫将军、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则是曲折的,“打不死”的张说斗志是昂扬的。
事实证明,张大人的能力也不是吹的,在幽州任上,他表现尤其优秀,充分展现了他经邦纬国的文韬武略。
幽州就是现今的北京地区,隋唐时期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从隋朝开始,幽州一直都是王朝用兵高丽的后方支援大本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公元696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因不满营州都督赵文翙的压迫,而在东夷都护府发动的一场反抗战争,虽然叛乱被武则天联合后突厥汗国镇压,但自此之后东北诸族势力日渐强盛,朝廷对该地区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先天二年(713年)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唐王庭设置了幽州节度使,以加强对奚、契丹等番族的控制。
张说上任之时的幽州,“军实耗散,边储匮少,帑藏乏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群”,一句话说,就是缺兵少马一穷二白。张说迎难而上,“禁暴丰财,安人戢兵”,不仅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干,还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据史书记载,张说面对幽州一穷二白的状况,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取材,充分开发当地的矿业、林业以及畜牧业,并在边境开设贸易市场,促进关内外的经济往来。
“改革开放”的成果自然喜人,“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
真是天生的搂钱耙子。
06
这一年除夕,他自然是回不了洛阳的。不过好在工作成果显著,老人家心情甚好,便做了一首《幽州新岁作》,来表达喜悦丰收之情。
《幽州新岁作》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像雪一样洁白;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世事无常,人事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常度。守卫边镇的士兵夜歌不息,想必京城的烛火也会彻夜光明。向西遥望长安,希望能够早日回到朝廷,亲自向君王献上一杯祝寿酒。
看看,这就是一个资深政客的优秀素养,时时不忘倾诉忠心,处处不离家国天下。可这份机心也让此诗失了一半的格调,如若将诗的后四句去掉,到“且喜年华去复来”止,大家再读读看,是不是反而更有韵味。
诗的首联写去年荆州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幽州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一是江南春色,一是北国冬景,字句秀雅,并未有丝毫伤感痕迹,但却已经包含了仕途辗转的伤感,可见其笔法高妙。尤其是梅花和雪花的忽喻,使两种物象缠绕勾连,曲折有趣,读来有循环反复之妙趣 , 增强了韵文的节奏感, 强化了艺术感染力。
张说遇贬外放,数年之间辗转于相州、岳州、荆州并幽州等地,怎不会让他心生转蓬之叹。可即便是叹息,他的调子依然是昂扬向上的,“且喜年华去复来”当有双关之意,一是欣喜新岁新气象,另一层未必没有恭贺自己人生新气象的意思。
07
张说幽州时期的诗歌作品并不多,估计是工作确实繁忙,在百忙之中抽空写就的作品必定是有感而发,因而这一阶段的诗作都是情感饱满的上佳之作。我们可以从这些充斥着边塞豪情的诗句中,亦能见出迭经政治风浪的诗人之处处谨慎、尤重机略了。
《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气袭来树林萧瑟。军中高堂之上宴饮正深,让人暂时忘却了迟暮之心。胡笳声声,将士们执剑起舞,那慷慨雄伟的身影,看得人热血沸腾。账外滴水成冰,可营帐内的那一颗心是热的。所以他才会脱口而出“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如果没经历过低谷,如何能深刻领会高处的风光。
这一首诗向来争议颇多,后世诗评家们都说他的结句满是牢骚,说其语气尖利,”不免狭小汉家矣“。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他的心声之语。自开元初被贬以来,张说外镇将近六年,自高台跌落之苦和志愿不伸之哀,想必他深有感触。此时此刻,坐在简陋的营帐中,看着自娱自乐的歌舞,喝着难以入口的烈酒,想起皇都的富贵温柔乡,怎不让人感慨“皇恩浩荡”。
在边塞的篝火里,张说老骥伏枥,意欲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