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海说57:八种不孝
离娄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家十三经,《孝经》为首,我们公司有一个微信经典修学群,轮换修读经典,全年不停,一天读一张(2页),群名叫“一页一世界”,全国学友自愿加入,每天读完这一页后把心得分享进来即可。第一部我们修读完了《了凡四训》,第二部我们修读的就是这本《孝经》。
孔子在《孝经》开篇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所有道德中孝是根本,你跟一个不孝顺的人谈道德那是扯淡,心里都坏了,面上擦再多粉也掩盖不了丑陋。孔子是极度推崇孝道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根源,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敦伦尽分,恪守人伦,才维系了千年不中断的华夏民族命脉。
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华文明不间断的原因,最终答案就是中国独有的“辈辈相接,代代传承”,而传承的根本就是遵守孝道。
孟子也非常崇拜孔子这一理论,他更是不溃余力的推广这一社会学,多次反复讲到孝,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母体。
孟子讲孝。
原文: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说:“世上民间所说的不孝,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四肢懒惰不勤,不亲力亲为赡养父母的,为一不孝;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喜欢喝酒,只顾自己享乐,麻痹自我而不悉心照顾父母的,为第二种不孝;见钱眼开,私心过重,谈恋货财,偏爱老婆孩子而不顾自己年迈父母者,为第三种不孝;贪慕虚荣,争名夺利,让父母因为你背上不光彩的名声,那是第四种不孝;逞强好斗,鲁莽闯祸,危及父母,让全家人担忧受怕,是第五种不孝。”
孟子的这五种不孝,把一个为人子女的敦伦尽分明确的很具体。孔子在《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你总是不珍惜自己名声和身体,让父母担忧,那可不行。孔子在《论语》里对学生讲过几次孝道,说最不容易做到的孝是“色难”,就是一辈子对父母都保持和颜悦色的笑脸喜悦态度,这个实在是太难了。
孟子在离娄篇另一章里就说过孝,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不孝有三种,没有后代为最大不孝。舜不告诉父母私自娶妻,也属于无后,因为父母心里还是觉得自家断后了,所以要和父母商议,告诉父母结婚的事。”
这五不孝和三不孝,都是孟子讲的,有什么区别吗?没有,因为三不孝讲的时间早,后来五不孝是补充,三不孝是哪三不孝呢?一、无后,没有家业传承;二、名声坏,陷父母于不义;三、穷,不能赡养父母。如果你彻底读通孟子全文,你才会全面正确理解孟子的两次“讲孝”。
这样看来,孟子是“世俗所谓不孝者八,不是五”,我们不能断章取义,我们看得出,这是孟子两次不同时间的两次演讲内容,是互补的。
总之,我们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夫孝德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