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汇,古今中外都有定义和解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说了这么多概念性的解读,还是模棱两可,而且谁对谁错呢?或者说人性有不变的,也有随之时代而变化的,不能一概而论。下面进入正题,利用现实中的案例来阐述。在越来越复杂的人类社会中,很多的成功都是利用了人性;有利用人性的优势,也有利用人性的劣势。
当然利用人性而获得成功的,一般都是商家,比如说利用人性的猎奇、攀比、贪婪、虚荣、爱美;那么日化用品、服装、奢侈品、医美甚至整容等行业都非常发达。这些基本上都是利用人性的劣势,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商家。
人性懒惰,最初代驾工具就是牛马等牲畜,后来发明了马车、自行车,到现在的飞机、火车、轮船等海陆空全覆盖的交通工具。城里的高楼越来越多,人们都嫌爬楼费劲,那么电梯就被发明出来了。人性好逸恶劳,喜欢享受;那么坐在沙发上、躺在大床上,玩着游戏或刷个剧,多么符合人性啊。
人性贪吃,那么各种食物、小吃就被发明出来,不仅仅满足于各种菜系;这样导致味蕾遭到破坏,变得越来越挑剔,就要吃没吃过的,减肥、身体的健康管理就都被抛在脑后了。
说到减肥、健身,很多人会去健身房办卡健身;健身房大量地卖健身卡,还有私人教练的课程,算下来费用都不低。但是健身房再大也是场地有限,健身器械也不能覆盖所有会员使用;那么健身房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让人买卡、续费呢?因为健身房就赌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知道你后续彻底放弃;当然健身房商业模式的一大难点也在于会员的续费率。但是去健身、减肥,都知道简单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但要控制饮食、加大运动、保证睡眠,以防反弹要坚持不断,这些又是反人性的,所以大部分人做不到。
再比如说本人最了解的旅游行业,虽然疫情还在全球持续蔓延,出入境旅游是继续暂停,不知还要再过多久才能重启。但中国大体上战胜了疫情,国内旅游随着节假日一次又一次地火爆起来。旅游,旅行,诗歌,远方,这些说到底,本质上都是吃喝玩乐;非常符合旅游行业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谁总想天天工作、加班、做着繁杂的家务,而不出去休闲、娱乐呢?这些都是符合人性的,一年的节假日又非常多,所以旅游依旧火爆,但旅游上下游的商家是否挣钱那就是产业自身的问题。
再说一个”反人性“的现实案例,购买商业保险,身体健康的人觉得不重要,而身体不健康的人又买不了!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将来万一得病,没足够的资金和没医疗资源怎么办?一切都好好的,要想万一发生个意外,留下一家老小怎么办?年轻的时候,要想未来几十年后,人老了,钱不够,怎么办?这些完全都是反人性的。投保的人都想追求产品的性价比,又不着急买;但保险产品的精算设计大都是正相关的,随着客户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越不着急买,越有可能买不上,因为身体指标不知道哪些就不符合投保条件;即使买上了,越拖越贵。
人生不就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这些不同阶段的不同大事吗?人人都会面对,逃不掉躲不开,这些都是人性的本质;但是让人们想这些,利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去解决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问题,又犹豫不决了。我们是拿自身的年龄和健康与老天爷对赌,还是与商家在人性风险上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性,还是反人性?所以保险行业的难点也就在这,这就叫“结构性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勤劳自律、需要百折不挠,九死一生;更要大胆创新、屡败屡战,还要努力刚好碰到运气,这些都是反人性的。如果我们完全按照人性去生活,吃喝玩乐、好逸恶劳,人生就是如此吗?
人是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所塑造的产物,人性不会脱离人与环境而孤立存在。人性是社会价值生态与道德生态的呈现,是社会价值与道德导向的结果;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媒介传播、舆论导向等,深刻地影响着人性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无论是古代圣贤们讨论过的人性善恶论,还是西方宗教的”七宗罪“,都在不断地揭露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善恶优劣,每个人都有,这是底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人性还是反人性,成就他人还是成就自己?我们每个人需要扪心自问。
多读书,明事理;多实践,长见识;多积淀,知进退。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