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年开始确认港股牛市来临,当时就准备开个港股的账户来参与这一波牛市,在A股也是买了H股指数基金和恒生指数基金。
可是国内毕竟还没有那么的开放,所以港股的开户还是比较麻烦,直到最后成功进入港股市场已经是2017年3月了,这时候港股恒生指数已经突破了20000点的大关。
牛市比我想象中的来的更快!
所幸的是,还是可以接受,目睹了20000到30000点的牛市,自己在港股的账户也算是小有收获,勉强算是跑过了恒生指数,直到今年年中取出最后一笔资金,全部转入了A股。
两年多的时间,对于港股的市场风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这个自由的市场真的不是A股可比。
1、不熟悉的市场胆小不丢脸
可是其实对港股一直都报以非常敬畏的态度,因为我在之前都听说“如果在A股没有赚钱还指望去港股能赚钱那就是幻想”。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谨慎再谨慎,买卖的股票都是算是比较蓝筹类的股票,很少参与什么中小盘的股票。
第一个参与的是博彩行业的股票。当时的澳门赌场的业绩逐渐在恢复,为此还上澳门政府的官网去查询了相关数据,对博彩的商业模式做了一定的分析,然后就选中了永利。可惜刚入港股市场并没有那么的坚定,没有持有很久,大致上就获利20%就卖出了。
胆子还是小了点,谁能知道港股的慢性子竟然这么慢,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涨上来,博彩行业持续到了最近。
第二就是腾讯,这个确定性很大,于是就很稳的持有了很久,从240多的成本到400多卖出,这算是重仓持有了。对于这类蓝筹的股票,还是比较有耐心,再者17年的王者荣耀的确给腾讯带来实打实的业绩,逻辑很简单自然就无忧。虽然没有卖在最高点,但是也算是可观。
第三个就是18年买入白云山,这算是保住今年盈利的关键。当然这其实有运气成分,买入白云山在于对医药行业的判断,原本是预计能够逐渐释放业绩来慢慢提振股价,可是一季报的超预期直接让我短期内获利匪浅。
主要的参与就是这几个,港股总体来说还是长线的持有比较多,是因为胆子还是比较小,但也不算丢人。
2、牛市的幻觉
在牛市的时候,港股很快就涨到30000点上方,可是任何牛市都是一样,涨多了必然就要跌,况且港股这个还是要看A股脸色吃饭的行情。
随着A股的下跌,港股也一路调整,按照点数来看跌了不少。
两年前的时候,港股有的朋友很自豪的说没见过亏损,可是到现在估计很多人已经把过去的盈利都还回去了吧?
因为港股对于高估值毫不留情,即便是腾讯也没有情面可讲。
这也侧面反映出港股机构参与的市场,对于业绩的预测还是比一般的散户要有远见,福寿园是这样,腾讯也同样是这样。
还有更吓人的长城汽车这样的残酷虐杀。
我在初入港股市场就写过一个文章,如果轻视港股的风险,牛市的收益归结于自己的投资能力的结果,可能等待南下散户的是不留情的消灭。
这是一个幻觉,一轮转换下来,可能输掉原本的浮盈,如果再轻易被港股市场的各种杠杆诱惑,那么更是会一地鸡毛都没有剩下来的可能。
3、境外的市场更好?
一直以来,中国的股民们以为境外的市场更好,A股是各种不被待见,所以一旦有机会就想出去试试身手。
可惜的是,估计估计很多人要失望,因为必然会铩羽而归。美股还好点,毕竟有那么漫长的牛市,港股北水南下之后就显现出A股化的风格。
其实哪个市场都是没所谓的,相反境外的市场更是不吐骨头的残酷市场。在A股很多的市场行情还是比较的有迹可循,但是在港股美股如果对于业绩没有一定的先见之明,那么可能连逃跑都来不及。
一步到位的杀气凛然,遇到一次就背脊发凉。
再者,T+0、高杠杆以及各种衍生品的随处可见,使得贪婪可以无限的放大。轻易地使用这些高杠杆的产品,沉迷在T+0的简单幻觉里,可能连A股被套牢的资格都没有,连渣渣都不剩。
见过最惨烈的一个投资者是在美国大选那天,当日亏损300%,这在A股几乎不可能,就算你买长生生物也不会这么惨。
况且境外市场对于基本面的理解要求比A股高很多,即便是腾讯这样的股王,不达预期也照样不给面子。没有一定的基本面研究能力,在境外市场可能没法真正的投资,不幸中雷就立刻樯橹灰飞烟灭。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是哪个市场,对于市场终究还是保持敬畏之心可以活的更长久,随意参与赌博往往亏的连底裤都没有,更不可能投资有收益。
两年的港股算是初步的试水,所幸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至于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