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是教育部首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之一,经过几年的创建实践,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基础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利用技术赋能,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以数字化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东城区教委组织开展了此次东城区智慧教育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北京一七一教育集团作为东城区智慧教育实践的先行者,于5月6日成功举办“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智慧教育校本化行动研究”展示活动,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参加此次展示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李玉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茂;东城区教委信息办主任李磊;东城区教委中教科副科长邱玉;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吴丽军。
“校际协同教研及资源众创联盟”第一期加入的学校——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五十四中学、东直门中学、和平里一小、和平里三小、和平里九小、安外三条小学、宏志中学,第二期第三期加入的学校——广渠门中学 、雍和宫小学、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第十一中学 、第二十五中、第五十中 、第五十五中 、地坛小学 、景泰小学 、体育馆路小学的领导和同仁,以及来自西城区、海淀区和河北省兄弟学校的领导和同仁。
此次展示活动分为上下两半场,上半场的主题是“构建协同教研平台”。2019年,一七一教育集团顺应时代,打造了一七一校本化的“大数据教研平台”。
四年来,秉承着“把一件事情做到底”的理念,经过反复沟通打磨、深度修改,实现技术工具和学校需求深度融合,体现了校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特点,并向着全景式、一站式发展。一七一中学也因此被教育部评为“2021 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展示活动第一部分首先由一七一中学常务副校长吴丽军《建设协同教研体系,用科技为教育赋能》发言,介绍了“协同教研平台”的八大应用场景,突出了一七一教育集团智慧教育校本化的三大特点。
第一:171中学真正是在用科技为教育赋能、让技术为实践服务。此“协同教研平台”是深刻结合学校自身课堂、教研、教学的个性化需求,精研细研不断打造,真正形成的校本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协同教研平台。
第二:171中学做到了开放、包容、共享的态度和精神。从单校到集团、到学区、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171为核心,形成中心辐射,链式发展,多校联动的精准教科研体系和资源众创教育服务新体系,推动区域教科研质量效率双提升。
第三:171中学的智慧教育应用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应用过程中,171中不断根据自身需求探索、实践、打磨、迭代平台,最终走向全场景一体化。这样实践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实践。
2021年,在区教委引领下,以171位龙头校,和平里学区成立“校际协同教研及资源众创联盟”, 五十四中学、东直门中学、宏志中学、和平里一小、和平里三小、和平里四小、和平里九小、安外三条小学、宏志中学等学校加入协同教研平台,使“协同”的内涵从集团协同教研发展到学区协同教研。
第二位发言的是“众创联盟校”代表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学副校长、首席信息官吕东校长,吕校长发言的题目是《协同共进 智慧共生》。
吕校长的发言从“基于优化学校管理效能的数字生态的构建”“基于诊断导向的教与学精准化场景的运用”“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培训与指导”三方面介绍了五十四中学在构建基于数字生态的学校治理,推进学校数字教育变革的做法和成效。
第三位发言的是河北省高阳县龙化中学曹春岩校长。2022年9月,河北省高阳县龙化中学加入到“协同教研平台”,使“协同”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从学区内走向省外,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曹校长发言的题目是《智慧赋能,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龙化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乡镇初级中学,领导、教师上下一心,不负时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打造农村标准化学校。曹校长的发言介绍了龙化中学运用协同教研平台开展协同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逐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并希望通过智能化探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第四位发言的是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校务委员、智慧教育中心檀韶亮主任。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是海淀区教委为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委托十一学校承办的一所高规格的初级中学。檀韶亮主任以《技术赋能教师高质量育人创新实践》为题,介绍了龙樾实验中学利用教师一站式工作平台打造智慧校园的实践与探索,给与会者带来启示。
最后,两位与会专家对四所学校的探索进行了点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茂充分肯定了四所学校在推进智慧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和成绩,特别是一七一教育集团的“协同教研平台”重塑了教师的专业形态,丰富了教师的专业内涵,扩展了教师的专业实践,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与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教授指出,一七一教育集团创建的“协同教研平台”体现了自主化、校本化、优质化、均衡化四个突出特点。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教育,其基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七一中学的校本化教研平台及共同体的建构恰恰回应了这一时代需求。一七一的探索提供了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的绝佳典范。
展示活动下半场的主题是“打造智慧高效课堂”。由一七一中学物理组展示五节智慧高效课堂研究课。
曹丽丹老师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利用光电门传感器、数据传输共享技术、电子表格处理实验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精简了操作步骤,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为定量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等微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智慧数字课堂方面的思考和尝试。
朱晓睿老师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重点在于调动学生思维,选择多种方法测单摆周期;难点在于理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及利用传感器设计方案测单摆周期。相对于利用传统秒表来测量周期,智慧课堂中的传感器具有更优的准确性和便利性。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传感器设计方案,测量周期时,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物理核心素养。
时子豪老师的《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通过构建模型、提出猜想、方案设计、探究验证等,追寻出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课堂的最大亮点在于借助在线共享文档和电子白板等技术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思想方法,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任栋老师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传感器和气垫导轨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在光滑斜面、单摆等运动中验证机械能守恒,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想法,也可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智慧课堂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得学生方案的设定更灵活、仪器的选择更多,学生的眼界也更开阔,学习上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杨晶然老师的《探究:望远镜的秘密》,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与物距的关系”实验开始,通过在线共享文档,收集全班的实验数据并实时分析数据,利用希沃白板实时观察分享实验现象,从而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学生利用NOBOOK软件设计望远镜用希沃白板全班分享,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望远镜自制望远镜,从而实现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最后通过介绍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光学望远镜,与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后,东城区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李志对曹丽丹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本课有三个突出亮点:第一,本课利用先进的技术仪器,大大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平台;第二,本课利用信息技术实时收集学生试验生成数据,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三,本课教师将前沿的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设计之中,真正做到了技术为课堂赋能,智慧为教学服务。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未来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结合。东城区智慧教育展示月首场展示暨一七一中学智慧教育校本化行动研究活动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区域智慧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一七一中学也将秉持着“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和“开放共享做教育”的理念继续拓展平台应用场景,拓宽示范应用学校,努力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创、共享、共荣,用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