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余华的《活着》之后,又一次读起了这本《许三观卖血记》,天生就见不得这种悲戚的故事,可这不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写照吗?人生的大轮在铿锵地前行,时间在无声息的流逝,我们中的大多数平凡的人也在为现实中的生存与发展而挣扎前行。
越是看到最后越是想要翻篇,想迫不及待的知道许三观的结局是怎么样的。还好,上帝会眷顾那些善良的人,就许三观而言,人生虽有困苦难耐的光景,可人生迟暮,更多的却是夕阳西下的温情。
许三观的一生经历了近十次的卖血,却没有真正的为自己卖过一次。等到人生迟暮想真正为自己一次,医院的血头却说他的血是猪血,他的血连油漆匠都不会要,也只有阴沟、下水道才会要。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一次次撑起了即将破败的家。
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是因为好奇,也是因为一次卖血换来的35块钱抵得过农民在田地里劳动半年的时间,他用第一次卖血的钱娶了当地的“豆腐西施”许玉兰,从此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第二次卖血是因为大儿子许一乐打伤了铁匠的儿子,而铁匠搬走了他家所有能值钱的东西,包括吃饭的桌子椅子,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医院;
第三次卖血或许是因为跟许玉兰的赌气,因为他老婆背着他跟别的男人好过,于是他走进了曾经暗恋的女人家里,用第三次卖血的钱给摔断腿的林芬芳买了很多补品;
第四次卖血是处在一个闹饥荒的年代,全家人好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于是他用第四次卖血的钱请大家区饭馆吃了一顿面条;
第五次卖血是想让在农村的许一乐早点回城回家;
第六次卖血是为了讨好许二乐的队长,对于如今破败的家哪还有大鱼大肉招待,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医院;
到后来的连续卖血,是为了要救得了肝炎的许一乐,他打算要在林浦、百里、松林、黄店、七里堡、长宁县这六个地方卖血,他要一路卖到上海去,连续的卖血摧残着这位形如枯蒿的父亲,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拼劲全力守护着这个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即使许一乐不是他的亲儿子,亦然如此。
或许这个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像许三观这样的丈夫与父亲,他们用最坚实的臂膀扛起家庭的希望,为了自己爱的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努力的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