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组织了第十期读书会,继续阅读《原生家庭》的第三章《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
书中有个操控型爸爸的例子,主角是伊莱。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智力超群,诙谐幽默,可他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是个配角。”
由于父母是贫困的移民,小时候家里的境况很不好。爸爸总是教导他要小心谨慎,不要浪费每一分钱,不能相信别人,他认为生活就是煎熬。
即便爸爸去世了,阴阳相隔也无法阻挡住爸爸对伊莱的控制。所以,伊莱虽然家财万贯,却住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小公寓里,开着一辆破旧的老爷车,让人以为他朝不保夕。
现场的分享中,也有几个案例。
有个孩子参加了幸福村活动。幸福村的村长在活动上分享了孩子对妈妈晚上老闯进他房间的看法。
我又不看iPad,我只是听歌、或听故事让自己入睡。妈妈老是闯进来,让我睡不了。
而妈妈的说法是:孩子老是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又不盖被子。我去给他盖被子。
同一件事情,家长和孩子的立场不同,表达出来的看法差异好大啊。
一个孩子能把钢琴弹得非常娴熟,报名参加比赛时,总能拿奖;按老师的说法,在比赛现场,她总能够做到人琴合一。可是,她就是不喜欢弹钢琴。
妈妈分享到,在孩子小时候,一直逼她弹钢琴。那么,孩子小时候弹钢琴的不好的感受,已经进入她的潜意识了。现在每次弹钢琴,她都会有不好的感受,就会不喜欢了。
以前一位亲人告诉我,她同事的婆婆,不让他们夫妻俩晚上睡觉关房门。
以前去学习遇到过一位同修,她自己做生意挣的钱,用来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婆婆知道后,骂她浪费钱;她在客户沟通时,婆婆会在旁边偷听,再对她指手画脚。
操控型父母的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恐惧,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
他们的子女成年后,依然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作者写到,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所有父母都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在正常的家庭里,这种控制权的交接往往在子女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了。
每周二上午的读书会,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共同成长。约吗?
我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位青少年心理辅导员,一个13岁男孩的妈妈,日记星球第2335号星宝宝袁雪芳。从2017年4月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并践行,至今已坚持写育儿践行日记1528天了。用日记记录生活,以写作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