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红岩村,周恩来的光辉岁月

周恩来在重庆,时正值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此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但对中共方而言,他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刚来重庆时,总理租住在渝中区的曾家岩50号,人称“周公馆”,因日军的狂轰滥炸搬到郊外的红岩村,从此在这开展抗战工作。

两把半旧的藤椅,一张圆形的木质茶几,四个陶瓷茶杯,便是总理当年接待客人的地方。

在这狭小的办公室里,总理常在这里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安排布置相关工作。

“皖南事变”发生后,总理在这痛心疾首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句子,刊在次日的《新华日报》上,来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嘴脸。

办公桌的墙上安装了现代化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一一掠过总理当年在红岩村的点点滴滴。

难以相信吧,这道门的下方是个木质楼梯,在楼梯的拐角处竟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卧室。

1943年3月18日,是总理农历45岁生日。这天,南方局的同事们为他准备了丰盛的生日宴。

当他下班去到食堂,看到眼前的一切,才知是自己的生日,他当即表达对同志们的谢意,但他拒绝吃这顿饭。

这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他哪吃得下啊?最后吃了一碗长寿面,继续回到办公室工作。并且交待同志们:我今天不过生,以后也不过生,希望你们不要铺张浪费。

回到办公室,总理给自己写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我的修养要则》。

总理的“修养要则”一共七条: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前面六条总理做到了,唯独第七条他没做到,在他日理万机的国事操劳中,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深夜通明,批阅的文件堆积如山,他把国事放在首位,却唯独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重庆谈判期间,他既要加强毛泽东的安保工作,又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国共谈判,为共产主义事业忙碌奔波。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晚年的周总理患了膀胱癌,即使身患重病,他仍工作在第一线,因为开会、因为接见贵宾,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拔下输液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治疗。

生病晚期,堂堂一个男子汉,总理瘦到61斤,仍为国事操劳,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这是后话。

周恩来在重庆,他主持的南方局的工作随时间的变迁,他的使命也在转变。

起初,是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驱逐日寇。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南方局的使命也在不断变化,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不懈努力。

而周总理在重庆的那段光辉岁月,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