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黑客”,大家肯定都会眼前一亮,露出惊喜而赞许的目光;个个都是让人膜拜的大神级人物,既牛又神奇!我们自然想到的就是那些技术高手,他们能够逾越普通人无法逾越的各种障碍、关卡,直达最核心的地方,达到他们的目的。得到的付费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中的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认知与刷卡,就详细的介绍了所谓的黑客行为,以及该怎么去做。
简单说:黑客是一种间谍行为,他们突破了一切防御体系,直捣黄龙,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黑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稀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黑客行为,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不小心还扮演了一回黑客,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一见钟情”、“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这种瞬间认知的接受能力,就完成了一次黑客行为;对方将你的内心防御系统瞬间全部瓦解。
文章中伯凡老师举了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例子。意外失明的退伍中校,在飞机上准确的叫出了,来送饮料的空姐的名字。当时这个空姐和他的助理都惊呆了,哇塞,太厉害了吧!助理非常吃惊,问中校怎么会知道空姐的名字。中校的回答是:她用的香水是Floris,英国香水,说话却是加州口音。加州姑娘相当英国淑女,我就管她叫达芙妮。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有各种各样的防卫--用服装,用礼节,将自己层层地包裹起来,这就是她的防御系统。能够猜出她名字的这个过程其实是挺复杂的,但这个中校表现出很高的智商,好像具有神奇的瞬间解码能力;中校的这个行为在这一瞬间就是一个黑客行为。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跟中校相比,我这个段位就差得很远了,但是情节也是类似。月初我去南京游玩,在紫金山下山的时候搭讪了一个妹子。当时搭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人上山,下山的时候就想找个人说说话。我看那妹子也是一个人,就问了句:你也是一个人呀?妹子回复了一句,我们就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我说我是从上海一个人过来游玩的,妹子说自己是南京邮电大学的研二学生。我羡慕她是名校的高学历学生,她觉得我很厉害,从上海出发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聊到家乡,她说她是河南的,我一听就来劲了:我也是呢,咱们是老乡呀,我激动的说。她也很意外也很开心,告诉我她是商丘的。以前有同学是商丘虞城的,我就说我听说过商丘虞城。她就是虞城县的,这次该她很激动了,一下就兴奋的不得了,恨不得跳起来像是遇见了亲人!
妹子告诉我,在她的学校,说商丘市很多人都不知道,而我却一下子猜到了她们的县城,让她很是惊喜。其实,我真的是猜的而已;但是妹子对我的态度却是亲近了很多。不仅主动给我介绍了很多的南京风土人情,还告诉了我哪些景点怎么坐车过去到哪里下车,还带我走了好远的路帮我找了又干净卫生又价格实惠的宾馆。分别得时候,又叮嘱了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路线,怕我记不住,还把起始站和地铁线都编辑成文字发到了我的微信上,真的是让我特别感动和感谢。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她被我瞬间征服,只是因为我猜到了她家乡的县城,所以她才对我特别的信任和照顾。
恋爱中的一见钟情,也是一种黑客行为;就是突然之间打开了彼此的隐形开关,直达内心深处。被征服、被击倒、心甘情愿自我缴械的那种瞬间是很美好的,所谓“爱”就是心甘情愿的缴械。无论是做品牌、做销售,还是谈恋爱,或者从事日常交往,这些都是一种黑客行为。这种黑客行为的背后也是一种认知行为:一种实现快速解码、快速通关、直捣黄龙,直击问题本质的认知行为。
认知与刷卡的第二节课中,伯凡老师讲了“瞬间解码”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瞬间完成的东西背后是一套复杂的编码和运算系统。瞬间完成的行为让人羡慕,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行为,是需要极其复杂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福尔摩斯跟华生的相遇就很神奇,福尔摩斯看到华生的第一眼就说: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当时华生很诧异,认为一定是有人告诉福尔摩斯的。后来他们再次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福尔摩斯告诉华生这个结论是自己推断的,并且复盘了那个瞬间发生的复杂过程。
“别人介绍你是一个医生,我看你有军人气势,那么你就是一个军医;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黑,但你的手腕儿很白,那证明你的皮肤本来是很白的,你刚刚从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地方回来;你的面色憔悴,表现出一种旧病初愈的状态;你的左臂受了伤,动作看上去有些僵硬。那么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方历经艰辛,左臂负过伤,最近英国在什么地方打仗呢?在阿富汗。所以我认定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
这种复杂的回溯福尔摩斯在一瞬间就完成了,这叫“瞬间的自动化”。他迅速完成的自动化过程里包含了很严密的计算,这个过程太快了,我们误以为他是蒙的。黑客行为与快速识别密不可分,“人工智能”包含三个缺一不可的因素:算力、算法和数据。强大的计算能力,加上超级多样的计算方法,最后各种大数据的强力支撑,想不快速识别一个东西都难吧?但是任何一个认知的结论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却是非常复杂和不容易的;这种让人羡慕和吃惊的认知优势的背后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