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次看这么厚一本小说,还是上大学时候看的《追忆似水年华》。那时候看的真是欲生欲死,没想到这一次的《4321》居然也有这么厚。
作者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这本《4321》是一部866页的巨著,也是作家暌违文坛7年之后在70岁高龄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入围了2017年的布克奖。
开始看这本《4321》的时候,我正好看了《蜘蛛侠--平行世界》的电影。所以很自然的会拿这部小说看成是小说主人公阿尔奇·弗格森的4个平行时空。
因为喜欢看科幻小说的关系,我常常会想,自己在平行时空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会和现在完全不同,另一种人生会不会更加的适合我。而保罗奥斯特呢,就用了7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具象成了一本书,写了阿尔奇·弗格森的4种不同的人生。
在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保罗奥斯特描写了阿奇父母的罗曼史。他们结婚之后,阿奇的母亲流产了3次,才有了阿奇这根独苗。这也铺垫了之后阿奇的4种人生的由来。阿奇出生之后,弗格森家兄弟电器商店的一场大火或者偷窃案,造成了4种不同的结果,引发了蝴蝶效应,改变了里面几乎所有人的人生轨迹。
所以每一段的人生,有趣的不仅是主人公阿尔奇·弗格森的人生历程,其余其他的人,比如他的某段人生的女朋友,可能在其他的人生里面变成了他的姐姐,或者堂姐,或者陌生人。这种人际关系的改编带来的奇妙感也是十分有趣的。
作者并没有按照常规写完一段人生之后再接着另一个,而是按照年龄,把每一个年龄段的不同的阿奇放在一起,好像列了一张时间表一样。读者开始的时候虽然有点模糊,但是能把每一段人生并列起来看,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不同表象而发会引发不同的思索。因为即使每一年龄段的阿奇经历的事情不同,但是周围的历史大环境却是不变的(或者说有一些小小的变动)。每一个历史事件,在阿奇的身上投射出的确是不同的结果。这是作者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发散思维的一种思考。也有人说是保罗奥斯特年纪大了,不免喜欢和老年人一样的回忆人生。
直到人类的声音把我们唤醒,我们便溺水而亡。
这本《4321》袭承了保罗一贯的精巧结构,其中某一个阿奇英年早逝的时候,后面的章节会用一页空白纸来代替。每次翻阅到这页空白的时候。我都觉得非常的悲伤。一个从出生就开始关注的人生去世之后留下的只有一页空白。虽然是空白,但是你可以从上面看到阿奇父母的悲痛,朋友们的悼念甚至之后发展的空间。留白页是一个精彩的设计,真正道出了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保罗奥斯特是美国战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被文坛誉为“穿胶鞋的卡夫卡”,以作品情节上的思辨和结构上的精巧著称。他很善于挖掘通俗小说中的哲学深度,在理论和普及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给了很多当代小说家很多的启发。文中作者还借着主人公的手写了一个非常“卡夫卡”的一双靴子的微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保罗奥斯特的起点很高。普遍《纽约三部曲》基本上就是他的巅峰状态,所以一旦后面的小说无法超越前者,会给读者一种作者无法超越自己的感觉。但是看完这本《4321》,我觉得和他其他的小说还是不同。这种平行时空的设定其实挺现代甚至科幻的,对于70岁的作者来说真的挺不容易,能够看到作者对于自身的自我突破。但是毕竟保罗奥斯特的文学性大于流行性,所以看到最后读者在意的还是每一段人生不同的内涵,而平行人生的概念其实是弱化了。
保罗奥斯特是美国文学性的代表,蜘蛛侠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这两种不约而同的用了同一个科幻的概念,是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也在各自的领域里面代表了一种新的创新。能看到即使是文学和流行文化,突破自我的桎梏的精神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