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堂弟在搞互联网产品创业。前两天找我询问一些问题,还发给了我产品的公众号让我体验。正好最近配齐了学习的新设备,第一篇产品分析报告就拿你下手吧。小生文笔并不佳!首篇文档,希望评论区手下留情!
公众号:滴个人(ChinaDiGeren)
功能介绍:滴个人,为您搜索附近服务人才,c2b服务型商业平台
口号:暂无
同类竞品:到位APP 美团-生活服务类
主要用户群:
该类面向的用户主要是大众消费者和入驻该平台的服务人员.
服务人员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大众消费者.
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个体户,年龄偏向年轻化。
大众消费者:消费观念超前,追求生活质量和消费体验,上班族居多。
业务核心:
服务类平台在于怎么将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和消费者的需求之间做匹配、推荐处理。
对于服务人员,主要是通过服务项目获取评价,累计收益.
对于大众消费者,主要是享受上门服务,线上支付 并对服务满意程度进行相应评价.
产品功能结构图:
首页
用户进入首页,可以根据所需的服务类别进行相关的选择. 相应的项目点入流程上简单方便,在用户进行相应的项目选择之后提醒用户绑定用户 并未在进入首页要求用户进行绑定 提升了用户页面留存时间,可以浏览更多的类目信息刺激用户消费.
建议:
1.定位 当前主流产品的设计中,定位图标应该和位置放置在一起.可以去除定位一栏 悬浮在滚动图左上角 提高页面使用率.
2.服务类目 服务类目暂时仅一页菜单分类,可先隐藏左右滑动图标.用户在看到左右滑动图标时,会产生还有更多分类错觉,减少误导用户的操作.
3.推荐服务人员 因为首页并未设计底灰色.此处采用了线框来展示服务人员 与整体界面不相搭配.建议:增加底色 去除外层线框 这样设计的好处会增加用户清晰度,更容易辨识每个功能区域.线框的过多会增加用户的视觉疲劳.
4.附近服务人员 因为菜单页共4页 包含了附近 此处设计该功能与”附近”菜单完全冲突.建议重新考虑:保留”附近”菜单或保留附近服务人员.
建议:
当前主流微信端产品,若用户点进了二级菜单.可将顶部栏目名称更换成首页的类目名称.如:当前的”滴个人-为您选人”可换成”美妆姐姐”.因为有”返回”功能,可以去掉底部的栏目页.
建议:
手机号和验证码前方空余区域填充满, 缩小”我已阅读….”字体. 用户勾选之后图标应变色处理.
建议:
1.顶部的返回和常用化妆区域删除.
2.将分类名称和上述的顶部栏目名称一致更换.信息填写位置调整:详细地址及楼号 门牌号在最上 其次填写姓名\手机号
3.预计费用建议红色处理 对用户更加醒目,其次应和详细描述互换位置.详细描述类似于备注功能 对用户来说 应该是浏览完大致的项目信息最后我再备注 遵从用户习惯.
建议:
“立即下单”按钮的摆放建议放在右侧并缩小一些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大多是右手操作(左撇子人群占少数).
附近
通过附近功能查看附近的服务人员,同时可以针对感兴趣的服务人员进行滴他/她服务.
建议:
1.去除点击”资料”才可查看 改为点击服务人员该区域即可查看资料.区域点击 微信已经为用户体验进行了定义 遵从该方式也是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2.实名认证放置在名字后面个人信息区域最多放下2行
3.滴他/她功能可点击 这个设计为最不合理的地方 其他两个”接单””好评”均为查看 不可点击 放置在他们后面会被用户忽略.可调整为文字”接单0 | 好评0” 将”滴他/她”按钮放置在”距离”下方并调整按钮颜色.
建议:
我理解的全部项目,这里应该是想做一个筛选功能.当前设计不合理在于信息叠加和图标冲撞 给用户带来的体验集中在我并不能及时查找到想到的类目.这样的设计方案同时增加了用户的查找时间和视觉疲劳/反感. 建议参照:饿了么的筛选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分类.
建议:
所有的弹窗设计基本都是把"取消""保存"等按钮放置在底部,当前的滴他/她 在选择具体的项目时 按钮过小,建议改成上下条目选择并未每个类别设计小图标区分.
建议:
顶部标题改为”资料”,底部栏目去掉.项目范围如上述.
资料信息上应做区分 比如:个人信息 服务项目 每个区分做底色设计,将信息分离,减少线条 从视觉上提升用户查看体验.
订单
暂无细节图,不做建议和评论
我的
建议:
”我的”这种区块式堆积方式和当前主流体验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建议遵从当前趋势 上下条目式设计更加清晰明了
针对不同的功能做相应的区分.不同的功能点击不应在显示底部栏 顶部标题变更为选择的条目
如图为我在设计”我的”页面时的方案:
总结及建议
针对产品的体验上,整体流程来说是可以走通的.因为是创业起步 所以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上还是缺少非常多方面考虑的.另外从功能介绍上来说,我看到的是C2C模式,并非C2B模式.C2C模式的主要盈利点在于平衡用户和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天才级的运营模式加上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产品才是重点.如何实现商业化变现,建议从竞争对手上进行学习,所有的C2C模式领路者都是先驱者.架构产品应该多去研究竞品,实现功能上的更好体验并涵盖更高于其他竞品的功能才是产品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