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作家俩夫妻用十年实现财富自由(一)

我们有个读书群前段时间为大家读过一本台湾女作家的书叫《不上班也有钱》。相信很多人也希望自己可以过上不上班也有钱的生活。但是也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怎么做到的?他们做到了我未必可以做到。其实书里面讲的非常明白,他们并没有专门系统学习过理财,而是用了非常严苛的开源节流和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本书采用了真实记录的方式讲述了他们整个计划,源自于一次泰国的穷游,他们决定开始用十年时间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那么这个梦想需要一笔不小数目的钱,他们了解到4%法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 通过投资股票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2%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的。因为股票资产自己会增值。

换句话说,如果一年需要开销10万,那就需要:10/4%=250万。把这250万投资到指数基金上,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实现最基础的财务自由。最后作者确定了一个路线,那就是通过定投指数基金,和“4%法则”来实现财务自由。作者觉得自己需要3000万台币,也就是约65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去环游全世界了。所以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作者和他的老公,就立下了10年内退休的计划。目标就是在10年内,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积累下价值650万人民币的指数基金资产。然后每年从指数基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钱用来生活和环游世界。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常规方法:节流、开源、依靠基金分红建立被动收入来源。

节流:家庭开支最大的就是房租或房贷、伙食费、交通费。如果要尽早实现定投的目标,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这3大项支出减少到最低。房子住最便宜的学生公寓,公寓旁有块空地,自己种菜。车就不要了,地铁都不坐,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手机不要了,两人共用一部手机打电话就行了。结婚不买婚戒、不拍婚纱照、不摆喜宴。蜜月旅行是徒步穿越西雅图附近雷尼尔山的10天旅行,只花了几百元。为了省钱,他们还自创了非常绝的一招——给消费贴上“生命标签”。比如说税后月收入5000元。一个月工作22天,每天24小时,那么一小时价值10元左右。在消费前,给这笔消费贴上生命标签,看看值不值。例如:一杯星巴克咖啡等于3小时生命。一部新iphone手机等于800小时生命。问问自己这些真的值吗?这个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时间规划局》,出生就给你规定了生命时间,显示在手臂上,所有的消费都是用时间来支付,看了这部电影,更加能理解这个时间标签了。

开源:他们每个月的收入,至少存下70%用于投资,最高的时候甚至能达到90%。开源的部分,我觉得他们做得不是太好,主要就是依靠工资。但是通过认真工作,10年后准备“退休”的时候,作者的工资收入已经是刚开始工作时的3-4倍了。所以大家要明白工资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现金流,也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石。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努力工作很重要。作者的老公创立了自己的旅行博客,接入广告,每个月可以获得一定的广告收入。当时博客还比较流行,现在比较火的是自媒体公众号,视频号,短视频这些。博客盛行的年代我还在上大学,自己也曾写过很多文字,还在很多BBS上面留有自己的脚印,不过大部分都是文学类论坛,没有产生任何现金流,而且也没现在的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