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文章,完美地把形式与思想相结合,其波云诡谲的气象以及恢弘辽阔的思想境界,令人叹为观止。记得有学者曾提出“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的看法,不禁想到现如今社会上的各种“颠倒”现象,人们崇尚物质消费,却忽视精神的丰足,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人越来越活在生活的表层。
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不断适应,好好生活呢?庄子无物累也无心累的人生境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不同的人生境界影响我们的人生高度,决定我们对待万事万物的心态。
我想,人生的境界有三种:
01为物累也为心累
有这样的人生境界的人往往只会从自身出发来看待问题,这种狭隘的视角使人犹如困兽,怀抱着自己忧愁哀怨不放。生活中的小怨艾不断地在心里郁积,善恶交织的人生在他们眼中沦为只剩痛苦的地狱。其实,有不少人都是这样的。比如夫妻之间互相算计,有了矛盾彼此都不会让步。比如婆媳之间,往往不顾观念、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把自己的一套强加给另一方。
格非说过“内心足够节制,外物便不能惊扰”。对于第一种境界的人却相反,他们的心犹如在丛林荫蔽下的池水,一丝微风足以吹起涟漪,万物的倒影在水面变换不定,他们的内心总是随外物摇摆。对物质享受的无限追逐,对名誉声望的盲目贪慕,人会变成奴隶,而那个奴役者其实就是自己。
现在,人们常会有一种焦虑的情绪。最近有篇文章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我们夫妻年入百万,资产千万,却有很深的挫败感》。还有一位宝妈,担心她四五岁的孩子英语词汇量只有一千五是不是不够……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包围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文章都在制造、贩卖焦虑。我们被它们牵动着敏感的神经,但是也会发出疑问:生活真的需要这么焦虑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任由这种焦虑情绪蔓延,我想人们早晚会忘记生活的本质,忘记所有快乐。
02 不为物累但为心累
此种境界的人品质如兰,不慕荣利。但是他们或是殚精竭虑,或是怨艾孤苦。他们常喟叹生不逢时,文章诗句满是辛酸血泪。“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的一句诗道出了古今多少文人的愤懑。
赵壹在《刺世疾斜赋》中愤然感慨“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很多名垂千古的贤人志士虽然超脱清高,但是心中并未真正摆脱世俗枷锁。历史上一些隐士虽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其实只是在形式上摆脱了外物的纷扰,内心并未停息对功名的追求。张衡的《归田赋》让人读来内心清明无争,但也只不过是他的一时之感罢了。
03不为物累亦不为心累
看过南怀瑾先生对《庄子》的品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认为《庄子》内七篇并不是叫人“出世”,而是让人达到人生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入世中亦能逍遥自在,凡尘俗世喧扰不了平静的内心。
原来消极避世并不是高明的处事方式,游刃有余地行走世间才是睿智之举。就像把一滴水藏于大海。“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心境便是世间所有难题的解决方法。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深刻体会到世态变迁下的万物齐同,适者生存与之并不矛盾,才能心境开阔,豁达泰然。
04好好生活吧,也许一切没那么难
对我们来说,其实不用达到那么高的人生境界。我们只需要抛开焦虑,不断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比制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要有用的多。在家里,仔细擦拭干净一个花瓶,把杂乱的物品收纳整理干净。每日三餐,不糊弄自己,吃得健康一些。对待工作,多一点踏实,少一点浮躁。学习上,有自己的计划,广泛涉猎的同时,也要有学习的重点……如此坚持下去,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也没必要如此焦虑。
我们总是会有很多心理负担,比如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想给父母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我们想成为更好的人,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事实上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家人对我们的期望往往也没那么高。有时候,我们会怕自己过得不如别人,但事实上大家都忙于自己的生活。一味地想满足别人的期待,只会迷失自己,只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我很喜欢《庄子》,读后心里会感觉平静又畅快。我觉得人生,就像鱼游于江河湖海。江河的波澜雄奇,湖泊的澄明宁静,海洋的高深浩瀚,不同旅途带来各异的体验。人生境界也是如此,虽境界有高低,但是只要爱生活,哪怕只是一尾鱼儿,亦可以吐纳百川,心怀天地。
如果你觉得生活失去了光彩,不如从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开始吧。学做一款蛋糕,让食物的芳香充满整个屋子。学缝纫,买一块漂亮的布,做个简单又柔软的抱枕。或者,只是读一本想读很久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是很容易的事,但生活也许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学一点收纳的知识是很有用的。当你能把各种小物件分类、摆放好之后。慢慢地,就会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在生活中,摆脱让你觉得心累的事情,把重点放在一些必须的、感兴趣的事情上。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摆脱了焦虑的情绪。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生活吧,也许一切没那么难。
一心书屋,一心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