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之前看了一点点,又束之高阁许久,也许机缘到了,重新打开这本从头再看,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读的很是吃力,而且很多时候是晦涩难懂,也看到许多书友补充的英文版原文,与翻译还是有点出入的。
丹尼尔•卡尼曼从文中开篇中就提出了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即思考快与慢(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顿感觉得很神奇,而会去思考日常我们生活中面对许多选择时,确实有时候是不假思索的就会做决定,或者深思熟虑结合各种因素来做决定。
系统1诸多能力其实与其他动物本能一样,唤醒了曾经看到《认知觉醒》中提到的:“人与动物相同的都是拥有本能脑和情绪脑,而最大的不同的是人拥有智慧脑。”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我们拥有智慧脑,会去思考会去规避风险。
快思考是人们更相信自己直觉,所以会引起很多错误和偏见,卡尼曼也在书中提到7种快思考引起的错误:
1、典型性偏好: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典型背后的概率;
2、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情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
3、因果性偏好:喜欢将事物用因果联系在一起;
4、光环效应:人先接受了某事物的部分消息后,这些信息会影响接下来的判断和理解;
5、锚定效应:人评估未知事物前,会先估计一个参考答案(锚定值),后来再调整,这个锚定值会影响接下来的判断;
6、框架效应: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会使人得出不同的判断;
7、禀赋效应:人拥有某个物品后,会觉得其价值更高。
在书中,我们也看到了列举大量的一些实验和结果来去论证上述中影响快思考的因素。
对文中的峰终定律也是印象比较深刻(峰终定律: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这一规律的发现,为经济研究、企业管理、政府决策打开一扇窗户,形成极具震撼力与影响力的服务模式。)所以发现为什么我们,相对于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更偏爱享受短暂强烈的快乐,看到峰终定律忽然有点知晓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细水长流幸福的过程。
还有印象深刻是风险规避和承担风险。人们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规避损失,在亏损状态下更倾向于承担风险。在里面许多选择中,我们看到在面对利得前,做的选择倾向于确定性;但在面对损失时,却倾向于不确定性即更愿意选择冒险。即使是用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描述方式人做出的选择是不一样。
如何避免系统1快思考带来的偏见和错误,我们要学会刻意的激活系统2,因为激发系统2损耗较大,人都有惰性,所以就需要主动控制和有意识的激发系统2。系统1和系统2处于一种合作分工的状态,如果能实现合理分工合作,人的思考将会事半功倍。要激活系统2,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去刻意练习的。
相对我来说,这本书即使晦涩难懂,但通篇读完,受益匪浅,只能说为何经典书籍一直那么经典,必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