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在乐观和悲观的对立概念关系中理解忧患思虑,忧思被推向悲观那一头。“忧虑”被简单归纳为“忧郁症”或“抑郁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阿洛伊和林·阿伯拉姆森于一九七九年提出“抑郁现实主义”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抑郁者对现实的认知比非抑郁者更接近真实,“比起非抑郁者抑郁者在判断自己处理的事情时把握更加准确。他们是那些‘吃一堑,长一智’的人,非抑郁者太容易屈从于自己的错觉,用美好的眼光看自己和环境”。
正常人却因乐观偏误形成一种鸵鸟式的自我欺骗。例如,吸烟的人知道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但认为自己不一定;有的人明明知道股市并不是按市场规律在操作,许多人都在赔钱,但却认为自己能在这样的股市里捞到一笔。历史学家布尔斯廷说:“我们深受其害的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幻觉,而不是我们的恶习或软弱。我们听从的不是真实,而是我们用来代替真实的幻觉。”正因为普通人很容易把幻觉当成真实,抑郁现实主义的纠偏作用和价值才更应该受到重视。
抑郁是因为现实思考让人看到了太多的阴暗和丑恶,隐蔽的和暴露的,因而有了一种疲惫和无力感。承认自我的软弱和无助本身就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抑郁现实主义的“抑郁”是轻微的,就像心理学家们所说,快乐的人也会抑郁。抑郁现实主义的“抑郁”是思考的结果,是一种思考者的抑郁。
抑郁现实主义很容易被误会成悲观主义,其实二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行动,包括行动的动机和能力。
悲观主义会使人在颓废、失望和沮丧心情下变得冷淡麻木、浑浑噩噩,也成为行动上的失败主义者和无为主义者。具有忧患意识的忧郁现实主义则会激励行动,有判断,有目标,才能更多地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难度。悲观主义因前景黯淡而放弃努力,但忧患意识则会因预见不利和困难而更加考虑周全。
抑郁使人内向、多虑、孤独,看待。他们一般也比较诚实正直、不愿说假话,也不愿自欺。这样的人大多讨厌虚伪,鄙视官场或社会中的随波逐流和附膻逐腥,不屑于做那些歌功颂德、趋炎附势的事情。常被芸芸众生的世人视为特立独行、难以相处,甚至愤世嫉俗、自讨苦吃的人。
挪威—加拿大哲学家赫尔曼·汤勒森说,人必须在真实与快乐中两选其一。乐观主义是一种快乐的生活观,任何乐观主义都难免有错觉或幻觉的不真实成分,乐观主义的不真实使它显得肤浅和虚幻。一味乐观的箴言励志空洞浮泛,经常被嘲笑为“心灵鸡汤”。统治权力所制造和宣传的“幸福感”类似于此。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可以定量享受的“舒脉”,就是这种乐观主义的迷幻剂。
忧思的价值也许并不在于它究竟有多接近真实,而是在于,它虽不能找到那个可以确定无疑的“真实”,但却把追寻真实作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抑郁现实主义是一种独思的方式,一种个人化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趋向于抑郁现实主义,就像犹太人或真正的佛教徒那样,对人的命运满怀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