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诗意春秋!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子弑父。孔子惧而作春秋。记天子之事。而乱臣贼子惧。约其文辞而指博。以春秋笔法。行微言大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春秋既成。弟子口受传指。刺讥褒讳。挹损文辞。不可书见。有鲁君子。左氏丘明。惧人人异端。各安其意。终失其真。因孔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空言。余不惑而读孔孟老庄释。为明其义。延读左书。日夜读之。时人腹有诗书。出口而言。栩栩如在眼前。吾亦如飞跃时空。与之隔席对谈。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今不言其争。惟念其华。思之想之。作《诗意春秋》以记之。是为记。
邢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在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地区附近。不幸的是,自建国起,邢国就多次遭到狄人的攻击。
鲁庄公32年或鲁闵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662年或公元前661年(《春秋》和《左传》使用的历法不一样,时间或有差异),狄人又攻击邢国。邢侯派人拿着写在竹简上的告急文书——简书向齐桓公求救。
此时,齐桓公已称霸。邢、齐虽有世姻关系,但齐桓公似乎犹豫中。
齐相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
管仲的意思,人家都举着告急文书来求救了,齐侯您可不能“宴安”,不能对人家不管。安乐就像饮鸩止渴,不能怀恋。再说,各诸侯国互相亲昵,还是世姻,不能见死不救,见了简书,就得同仇敌忾、患难与共。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出自《诗经·小雅·出车》。这首诗是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玁狁(xiǎn yǔn)胜利的歌咏。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途中怀乡、转战西戎、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出自《诗经·小雅·出车》第四章: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第四章的大意是: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国家安全危机多灾又多难,无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难道我们不苦苦思念家乡?只是我们敬畏天子的诏命。
也有人认为,管仲引用此诗,简书是指盟约,但从记载看,此时,齐国与邢国虽有世姻关系,似乎没有盟约。因此,解释成告急文书较为妥当。清朝沈钦韩《补注》说:“国有急难,不暇连简为册,单执简往告,犹今之羽檄矣。”比较可信。
在管仲的劝谏下,齐桓公出兵救邢。到鲁僖公元年,即公元前659年,狄人再侵邢。齐国、宋国、曹国共同出兵求邢。在狄人攻击下,邢人溃败,逃到了诸侯联军中。诸侯联军赶走了狄人,收拾了邢人全部东西让他们迁走。《左传》还记载说,“师无私焉”,没有趁火打劫抢邢国人的东西。
这一年,在齐桓公主持下,诸侯联军把邢国迁到了夷仪这个地方,并且给邢国新筑了城池,解除了患难。《左传》评论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当霸主的,就应当解救患难、分担灾难、讨伐有罪,这是符合礼的。
早在头一年,也就是鲁闵公2年即公元前660年,狄人也侵犯了卫国,并且把卫国人赶走,占了卫国的都城,灭卫。
《左传》闵公2年即公元前660年提前记载说,僖公元年,齐桓公主持把邢国迁到了夷仪,僖公2年,让卫国在楚丘这个地方重新建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邢国迁居后十分安定,好像回到了原来的国土;卫国重建也安居乐业,忘记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