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得纪念,第一次在这里进行读书复盘。
今天读《聪明人用方格记笔记》这本书前百分之50,此次复盘的主题是到底怎么记笔记。这次看书再一次将我之前的学习能力夷为平地,也发觉自己以前走的弯路。自己以前就是那个看到哪里记哪里,笔记凌乱不堪,除了过了一个手瘾之外以后都不想翻看,当时还自我良好觉得自己写这么多笔记好勤奋,现在想来都是低水平的勤奋,想想就是阵阵忧伤啊。
以前不懂黄金三分法,现在也开始懂了,好的笔记方法不止一种,而我的笔记,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发现自己的记录仅限于板书或者书上的内容,其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反思、总结,其实这些都是致命的。之前为自己的偷懒庆幸,现在简直是自食苦果。现在思考一件事情的速度明显降低,想也想不出所以然。所以,需要改变。不管用东大还是用康奈尔,亦或者是埃森哲、麦肯锡的“空,雨,伞”,都可以,主要是要利用《好好学习》里面成甲所说的“黄金思维圈”,不要总是停留在what层面,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再去想该怎么做。其中的“空”就是现在的情况,即:what;雨就是对此的解释,即why;伞就是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即:how。抓住这三点,理解核心内容便就没有问题,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内化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明白精髓。
之所以一定要如此做,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这样更方便看,整理的更加整齐得当;,方便以后的回顾;二是这样做能够将事物解释的更加透彻,剖析问题更加深刻,人只有不断思考,思路才会更加成熟;三是通过此可以更好的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
我还是说说我预计要怎么去做吧,学完前一半我决定,首先把自己的笔记本换了,仔细思考了一下横向去写让人看的更加清楚全面、自己现在的本本都是竖向的,还是横线的,以前觉得横线挺好的,我现在得有多崩溃啊。果然,总是在不停的自我否定。然后,我决定,慢慢开始学习方格笔记本方法,估计有些不娴熟,大家多见谅,希望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最后,笔本来之前打算换的,后面想了一下自己最近真的吃土还是算了吧,自我感觉挺好的,没有特别不舒服,先暂时这样~
最后一个疑问,书中说,真正高效人士都用纸质笔记本,这样可以一遍遍做体会,一遍遍改正,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翻看之前被自己推翻的黄金点子,这样的效率最高。所以他们很少用电脑;最近学习时间管理,老师却有另外一套理论,你们现在还在用笔记本,你们早就out了,通过电子笔记本可以大大缩减你们查找笔记的时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好茫然,因为,大家说的都好有道理,有可能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笔记本,但是你走在大街上问谁没有微信,几率相当小了。但是,貌似高效人士都很与众不同,属于高尖的百分之20,所以属于少数人必跟大家不一样,可是高效人士也得接地气啊,猫叔都有微信呢,咱还有牛逼社群呢。所以,我决定,先是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思考完善后将其藤抄到电子端,这样我就是一个接近接地气的高效人士了ꉂ ೭(˵¯̴͒ꇴ¯̴͒˵)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