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里有两个名词,
一个叫绝对值,另一个叫百分比。
其实,这两个名词不止在数学上要用,
几乎各个学科都要使用。
包括生活这一门课。
以前看过一句话,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了百分比与绝对值的区别。”
很多人对这句话不以为意,
觉得这两个名词老子初中就明白了,还区别个头。
其实我敢说,
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明白这两个词的真正区别,
也不知道这二者在哪些场合显得更重要。
所以,我想先说两个例子,
杀杀你的威风。
第一个例子出自美国作者罗伯特·弗兰克
《牛奶可乐经济学》书中的第一章。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
价格20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
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沃尔玛只卖10美元。
你会进城买这个10美元的闹钟吗?
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
不管你在哪儿买,
如果闹钟出了故障,
都由制造商保修。
作者说,他问的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城里的沃尔玛去买。
作者马上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
一个笔记本电脑,价格2510美元。
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沃尔玛卖2500美元。
不管你在哪儿买,
出了问题都要退回原厂保修。
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
而这次询问的结果,
大多数人都说他们会在学校里买。
假设进一趟城需要花2美元的交通费。
两个例子进城买都有10美元的效益和2美元的成本,即可以净赚到8美元。
那为什么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一样呢?
是因为百分比。
闹钟的例子里,可以省50%的成本,
而在电脑的例子里,
只省了10美元,相对2500美元,
这个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多数人似乎认为,
去城里买闹钟,能省50%的钱,
而买台2 510美元的电脑,
只能省10美元,
前者的效益似乎比后者要大得多。
不好意思,这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按百分比来想问题,
放在其他地方或许合适,
但在这儿不行。
生活中我们总是觉得百分比更重要,
尤其在我们长大后,接触到社会后。
我们总是觉得占比大的才更好,
可是,这种思维模式在有些场合就是错的。
比如上面的例子。
因为,在这种情况,
绝对值比百分比更重要。
第二个例子是从张嘉佳书中看来的。
在电视栏目工作的时候,有个女编导。
我问她:
“男人有一千万,给你一百万。
或者男人有十万,给你十万,哪个更重要?”
女编导说:“一百万。”
我说:“难道全部还不如十分之一?”
女编导点头。
第二天,女编导突然急忙来找我,
说:“我昨天想了一夜,觉得十万重要。”
我好奇:“你真的想了一夜?”
她点头:“嗯。”
如果你真的想了一夜,
说明你有太多的心事。
既然你有心事,
又何必再去想这个问题。
无论一百万还是十万,
不如自己挣来的一万。
有一百万,你就是一块肉。
有十万,你就吃不到肉。
有一万,你就不用再去想一夜。
当然这个故事本意不是讨论
绝对值和百分比的关系,
我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例子。
其实,张嘉佳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
以前网上的一个热门讨论。
讨论例子1:
如果一个男人有10万,
却只肯在女人身上花费1万,
只花费了10%;
另一个男人虽然只有5万,
但却肯在女人身上花费80%。
哪个男人对女人好?
讨论例子2:
男人A整天陪着你,
呆在你身边嘘寒问暖,
说不定他不愁工作,
每天时间多得很,
陪你的5个小时不过是他无所事事的
15个小时的三分之一。
男人B,为学习、工作、生活奔波,
可能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他所能抽出来的陪你的1个小时,
就是他空闲时间的100%了。
讨论问题:
百分比重要还是绝对值重要?
很多人说,当然看百分比啊,
一个男人把全部都给你,
说明是真的对你好,
虽然他的全部都比不上其他男人的一些,
但他敢于把全部给你说明真的在乎你。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
都会选择那个付出全部的男人。
因为有些人看重的是绝对值,
不是百分比。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例子呢?
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
会遇到百分比和绝对值的问题,
有些情况百分比重要,
有些情况绝对值更重要。
可是,我们似乎受了年龄段的影响,
在小时候总觉得绝对值重要,
在成年后却偏向百分比。
其实,这二者谁更重要是要分具体情境的,
不能一概论之。
百分比相当于一个相对量,
是经过比较得来的,
比如你的绩点排名在该专业百分之几;
而绝对值则相当于一个固定量,
你只要认准这个量前进就好。
比如,排名班级前三才能拿奖学金,
这是看重百分比;
比如,绩点3.6以上才能拿奖学金,
这是看重绝对值。
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百分比与绝对值的事,
而且相当复杂,
不会像我上面讲的例子这么简单,
它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未来收益,短期效应,
风险,长远发展……
所以,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
明白了百分比与绝对值的区别,
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