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邻居家的小男孩跑了进来。
Amy赶紧把自己的玩具收了起来。小男孩进来后到处找玩具玩。终于,Amy的玩具被找到了,小男孩玩的很开心。
要走的时候,小男孩却不肯放下玩具,想要带回自己家去。Amy在一旁没有吱声,我知道她不想让别人带走她的玩具,但是却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后来,小男孩的奶奶从小男孩手中把玩具拽下来,还给Amy,小男哭苦闹了起来,被他奶奶强行带回家了。
我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这一场景,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心里却诸多感慨。首先说说Amy的表现。
没等小男孩进来,Amy赶紧收起自己的文具。这个算自私吗?保护自己的东西没错,但至少也说明Amy没有那么大方。如果我们简单的来评价Amy太自私,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掩盖了很多背后的原因。仔细分下一下Amy表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面对掠夺,如何保住自己的
Amy之所以收玩具,是因为小男孩不守规矩,虽然是别人的东西,每次都想带走,一起玩久了,知道对方的行为,所以提前做防备。
我们不能指望社会上的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好人,往往很多人就是拎不清,那针对这一类人,如何解决呢?
首先,藏起来其实不是最好的办法。从战略上来讲,只是一种防御措施。如何更好的来解决呢?
从Amy的角度来讲, 在之前防备的提防心理下,很难玩的开心,这种情况下,没有完全打开心扉。 所以解决思路首先不是堵,而是疏。大大方方的拿出玩具和小男孩一起玩。这样,首先享受了和玩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友谊。
那么,走的时候如果小男孩坚持要带走玩具怎么办呢?很简单,如果自己喜欢的,那么就要坚持,勇敢的说出不让带走的理由,大方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男孩坚持,也可以寻求大人的支持。
其实大人的社会也是如此,首先对方不要脸了,那也就无需给对方脸,无须委屈求全。这就是古语说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二、保住自己的,如何利用别人的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君子善假于物。就是说借助外力实现自己的目的。
很多小孩子,往往是停留在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的我也不想。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脸皮太薄,太害羞,羞于张口,怕别人拒绝。
这个,其实要从小就要训练。首先家长要告诉小孩:被人拒绝并不是什么坏事。同时,要有意识的为小孩创造机会,别人决绝的次数多了,也就慢慢适应了。同时,小孩自己也可以逐渐摸索出来一套方法。
实质上,一旦小孩张开口,并尝到甜头后,畏难情绪自然会迎刃而解,小孩也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总是,回归简单,丢掉面子,生活才会过的更轻松,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