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文,就是要把事件交代清楚,所以我们还是离不开常说的写作“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
那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就完了吗?有的同学坐那想了一节课也没想出自己要写什么,或者写出来的内容很平淡怎么办?那怎么样才能把叙事文写得生动,形象,有趣,怎么样言之有物,情感充实呢?
下面我们详细来分解下如何写好叙事文:
第一步立意
之所以把立意摆第一个要讲解的位置,是因为立意即为文章的思想观点,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最好的立意标准是要有新意,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或者是能启发读者的思考。
在写作前,我们要先弄清楚,摆正好自己写作的态度,是赞扬正能量真善美(比如高尚、健康、积极、美好、热心、勇敢),或是批评假恶丑。写出自己深刻、新颖、独到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文章开头的立意错了,那整篇文章即使文字优美,表达新颖,思路清晰那也是不行的。文章的所有内容要为立意服务。
立意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立意正确,枝繁叶茂,描写丰富,最后长成地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反正立意错了,主干就变成了歪脖子,再长上枝叶,还是一棵歪脖子树。
第二步情节
情节是文章内容的发展经过,取材于生活,写作更要高于生活。也就是说故事源自于生活的真实性,但写成文章后,要融入文学性,增加文字的美感。
因此我们可以对真实的情节进行适当的艺术升级:组合、剪切、润色、加工、修补。情节的描写需要注意两点:
1情节表达的合理性:
情节必须符合文章人物和故事的发展。
以爬山举例:
我和同学一起去爬山,爬到半山腰,忽然从山上滚下一个石头,我躲闪不及,瞬间就被石头砸中了,胸口流了很多血,同学赶忙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的。”我们继续爬山……
这就是不合理,试想一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胸口流了很多血,没事继续爬山?一看就是胡编乱造,情节虚假,所以情节必须做到合理性,生活中经历过的,总不至于连个山都没爬过吧,把当时的情节写出来就是合理性。
如果你从未见过下雪,你又如何能写出雪的美感呢!不如不写这个题材。写个自己经历过的就可以了。
2一波三折:
我们先来看一首纪晓岚的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
【据说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吟诗以贺,开头一句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听罢举座大惊。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纪晓岚接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满堂顿时笑逐颜开。可是不等大家笑完,第三句又出“儿孙个个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这时,纪晓岚又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听众大加喝彩,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一波三折的意思。写一件事情,总是不能一下就完成。即使是一下就完成的事,因为这是一篇文章,不是随心想记的日记,体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对情节升级,进行组合、剪切、润色、加工、修补。
还是以几个同学一起爬山为例子:
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蓝天,心情格外愉悦,空气似乎也变得很清新,我们整装待发……半山腰的时候,有同学崴了脚不能走路(可能没那么严重,或者根本没有崴脚,但是这是合理的情节,为一折),其他同学赶紧帮忙,坐下休息……(第二折,怎么办,扶着上山?一起下山?留下一人照顾,其他人员继续上山?大家发表意见。)……最后选择,放弃这次爬山,帮助同学下山,(第三折如何帮助,怎么分配人员)……最后体现了团队意识,期待下次的爬山……。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设计是合理的,在爬山的过程中确实是会发生的,也是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所以一波三折体现的是,情节的起伏,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再出现问题,再解决,如此反复。小说情节亦是如此,如果一篇小说,主人公一出场天下无敌,后面的情节如何编写,就不能够吸引注意力。
第三步内容细节化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微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来自于细心的生活观察,符合生活的常理。产生画面感,突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外貌特征等。
下面举例一个最为常见的写作业片段:
我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又要开始写作业喽!”我推开我的靠椅,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本练习册,顺便瞄了一眼桌上的小闹钟。现在是8点,估计我要写到9点!先翻开有点破旧的语文书,望着小蝌蚪一样的文字,我就头皮发麻,没办法,我这人就是有密集恐惧症,嘿嘿!尤其是语文密集恐惧症!
我迷了眯眼,找出了语文练习本,接下来就开始挺直腰杆一字一字的抄写起来。其实我还挺喜欢抄写的,因为不费脑子,哈哈!房间里只听见我铅笔的“刷刷刷”的声音,很快,我的练习本就抄满了,搞定!我伸了个懒腰,长出一口气,然后又快速的翻看了下明天的课程,预习是每天必须要做的,收工!
搞定了语文,我又瞅了瞅堆得像个小山一样的作业,接下来是做英语呢还是数学呢,妈妈每次都说我有选择困难症,二选一的时候,我就特别的纠结,算了,闭上眼睛抽一本吧!“嗖”我抽出的是一本数学练习册,虽然我也不太喜欢数学,不过没办法了,“老天安排的最大啊!”
第一道题就是应用题,我拍拍脑瓜,揪揪头发,难啊!这道题好像和上课时老师说的差不多,对,翻书找找看!我把今天的数学书拿了出来,第34页,果然差不多,哈哈,我真是聪明。……
如果我们能把写作业这么无聊的,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件,通过细节化展示出来,那其他稍微有趣好玩的事情,就会表现得更加生动了。所以细节化描写在于对生活的观察。
第四步人物具体描写
怎么样才能把故事中的人写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血有肉呢?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动作,心理,表情,对白等,这些是人物描写必备的方法。
但是并不是要求你全部加进来,而是你擅长于描写哪几个方面,你就多侧重于哪方面的内容。人物是叙事文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独特个性来写。
有的同学又会说,我不知道动作,表情,心理怎么写啊?
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的手和脚会动吧?挥动着手臂,使劲地踩了一脚,手指不停的敲击桌子……这就是动作。
在遇到不同的事,脸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变化吧,比如紧缩眉头,瞪着大眼,嘴角上翘,面红耳赤……这就是表情。
当你都不动了,静止了,心理描写就开始了,你肯定在想些什么,或喜欢或难过或羡慕……,就把你在情节中此刻的想法写出来,这就是心理。对白等描写亦是如此,自然的流露出来就可以了。
下面以篮球赛举例:
小周伸手接过队员传来的球,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看了看四周的情形,立刻运球向左侧进攻。这时对方的大中锋就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小周发现队员小新已经偷偷跑了自己的身后,于是一个假动作把球从身后甩给了小新。小新接球又快速移动,甩开了防守队员后,进入到了对方的禁区,瞅准时机准备投篮。还是那个大中锋,人高马大,一手遮天的拦在了小新的面前。
“这里!”小周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原来他早已埋伏在篮下。话音刚落,球就到了手上,这时对方的中锋还没回过神,起跳投篮……
其他方面
环境渲染:情节的叙事,除了情节发展,人物的描写,还可以运用好环境,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和烘托作用。
以老师生气为例:
陈老师静静地站在讲台上,没有说话,教室里安静得可怕,同学们把都埋得更低了,大气都不敢出。此时,原本挂在墙上
“滴答滴答”响的闹钟似乎也害怕地屏住了呼吸,停止了走动。教室外面,一直吵得不可开交的知了也不敢发声,集体躲在了树叶里,保持这静默。
点和面的结合:
点面结合的表达,比较适合人多的环境。主抓1-2个人物,详写,包括动作,对白,表情,突出人物对事件的影响。面的意思就是场面描写,略写,其他所有人变成了主人物活的环境,甚至会产生冲突。
合理安排文章的详略结构:
能够直接表达和突出中心的要详写,起到烘托,渲染主题的要略写,可以是1-2个段落详写,2-4个段落略写。段落和句子的过渡自然。
叙事手法:
顺叙、倒叙还是插叙,或兼而用之。
句式的应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好词好句的引入,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积累。积累的越多,在写作的时候表达就会越丰富。每天学习几个词组,俗语,优美的句子。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第一步确定立意--主题,第二部构思情节--选取素材,第三部情节细化,第四步人物细化。平常再进行好词句的积累和写作技巧训练,作文就会像一个小树苗一样越长越大,越长越枝繁叶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