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读书】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一辈子,唯爱与自由不可辜负。

一生所寻,亦不过爱与自由,否则,人将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住一生。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书并不是李银河的哲学书籍《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而是心理咨询师兼育儿师张宏涛的亲子关系之类的书籍《爱与自由:父母必修的16堂课》。

2006年,张宏涛参与编写一本家庭教育类的图书,他提前做功课,把市面上的家庭教育类的书籍都看了一遍,认为大部分书育儿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由于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再加上对家庭教育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从自身和身边人的成长经历中了解亲子矛盾,亲子的相处之道,并结合心理学,以专业的角度诉诸笔端,希望让亲子关系更和谐,让更多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如何能够让父母们不必太苦恼,让孩子们不必太痛苦呢?

他建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分享群,1年中免费在群里进行了五十多次不同主题的讲座,认真回答家长们问题,不断地传递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家长们也在他的鼓励下纷纷分享自己和孩子的交流互动,以及对孩子的日常观察。

他不仅爱自己的女儿,观察女儿的成长,还爱天下所有的孩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国的孩子少受一点痛苦,让天下的父母都学会更好地爱孩子。

01 养鱼重在养水,养花重在养土。

这句话足以说明环境对孩子的塑造与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父母首先要尝试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泯灭孩子的分享欲和进取心。

其次,父母应该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改变自己的状态和观念。

言传身教,分为言传和身教。而身教显然更为重要。

所以才会有以身作则。

父母如何早睡的话,孩子也会养成早睡的习惯,父母如果痴迷于手机的话,如何阻止孩子玩手机?

这话也同样适合师生关系。

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在课堂上吃东西,要讲礼貌,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这叫身正为范。

02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卡尔•罗杰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也可以说是如何爱孩子。

卡尔•罗杰斯认为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只有理解孩子,悦纳孩子,才是真正地爱孩子,才是无条件的爱。

为什么经常有人说,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自己的,有什么话也不和自己说呢?

很正常,大概率是小时候,孩子从学校回来给你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的时候,你觉得吵闹,觉得和自己无关,不让ta讲。大概率是孩子和朋友闹了矛盾,企图得到你的理解的时候,你不分青红皂白认为都是自己孩子的错。大概率是孩子把考试不理想的卷子带回家让你签字的时候,你没有理解,没有询问ta为什么没有考好,而是劈头盖脸地一顿骂……

你没有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处境,没有设身处地地为ta想一想,只是一味地限制,要求,指责。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与你渐行渐远。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尊重,理解与接纳,而不是孩子符合你的期待,你才喜欢ta。

做父母是这样,做老师也是这样,我们除了教书,更要育人。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是耍嘴皮子功夫,要落实在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中。

虽然应试教育对学生有成绩的排名,但是不应该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偏心或者是针对某个学生。因为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03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苏格拉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正当的兴趣,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并配合ta,帮助ta追逐自己的梦想。

并且在孩子还没有成功的时候,适当地鼓励孩子,给予孩子继续追梦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一味地泼冷水,说风凉话。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孩子如何生活不如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当孩子喜欢一个事物的时候,ta自己就会想办法把它做好。

我们解决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亲子关系是这样,我在和妹妹相处的时候,当她做不出来题的时候,我压制住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咽回批评的话语,改成鼓励安慰的话语。

师生也是如此,想起有时候学生作业写得很差,打一个C,阅作业的时候蛮愤怒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会浇到学生向上的火苗。

所以,永远记得,要点燃孩子心里的火,心之火不灭,孩子就会茁壮成长。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和自由,做父母的就要非常重视这一点,如此,父女母子才会笑开颜,师生关系才会更和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