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研习了《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从而学到了“藏”的智慧。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里的“啬”,是“穑”的古字,意为谷物成熟可以收仓。“保其精神而不以外好内者,啬也,啬者,爱养之词”,“啬”有收藏、爱惜、藏而不用之意。
古代将军、将领腰间皆佩刀,刀外有鞘。以前我一直以为刀鞘是个收纳物件,实则它有着“藏”的深意。刀为何要有鞘?因为刀的真意并非杀戮,而是对他人的一种威慑力。“千万不要惹他,要是惹他,等他出了鞘,就是你倒霉的时候。”
腰间佩着刀鞘,其中必有刀,鞘有“藏”意。的确,不出鞘的刀,其神秘与威慑力远超出鞘的刀。根本无需动用,只需摆在那儿,就能让对方心生恐惧。这就如同小时候家长管教淘气的孩子,家长并非真要动手,只需高高扬起手,淘气的孩子便害怕了,赶忙认错、哭泣,家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藏”蕴含着无尽智慧。就拿中国古代文人画来说,常常描绘一条小路在青山绿水间若隐若现,深山中仅露出寺庙一角,虽不见寺庙全貌,但观者心里明白那儿有一座寺庙。这便是老子所说的“藏而不用,实则大用”。
在《易经》乾卦中,初九爻,《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一条年轻的龙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但是在初爻之时处于最低位置,那时它不为人知。也正因无人知晓,没有外界干扰,它反而能够潜心修炼。
可见,“藏”有两层含义。其一,在自身尚未强大之时,要潜心修炼,藏住自己,低调行事;其二,当自身具备强大能力后,也要“不怒自威”,对外人形成一种威慑力,做事点到为止。大凡能运用此道之人,必定实力非凡。就像有些习武之人,不得已与人交手时往那一站,不凡的气质便能让年轻人或武艺稍逊者为之震撼。此外还有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尚未开口,其气质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可窥一斑。
所以说,人为何要低调?因为低调的人往往能力出众,唯有能力强者才有资本低调。而那些没本事的人,才会大张旗鼓、吵吵闹闹、焦躁不安,这是因为他们胸无点墨,只能用夸张的声音和动作来掩盖自身的不足。
人生不过几十年努力学习实践做个有可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