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低能量”困境:唤醒你的主体性》

        生活中不少人会陷入 “低能量” 的泥沼:比如行事优柔寡断,自我评判偏向消极,常常自我设障,还会习惯性地自我攻击,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也无力说 “不”……追根溯源,这实则与我们的「主体性」紧密相连。


      缺乏主体性的人,极易在生活的舞台上丢失 “主角” 光环,不自觉地将自己沦为他人的工具,始终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之中。反之,正如武老师所言,拥有主体性的人,其内心是凝聚的,他们更为积极主动,自信满满且热情洋溢,也更擅长自我肯定。

        我们深知,当自主性遭受限制,甚至被 “篡改” 或剥夺时,人便会滋生出痛苦的感受。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童年时期的种种经历,宛如一双无形的手,塑造着个体的世界观、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对其日后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乃至婚姻质量,都产生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倘若养育者不断向孩子传递诸如 “你的意愿无足轻重”“你必须遵循我的安排” 这类观念,孩子极有可能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进而在内心深处悄然滋生无力之感,这无疑会对其成年后的生活品质与决策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当意识到童年经历对主体性塑造的关键作用后,成年的我们并非只能在这种影响的阴影下徘徊。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察与反思,开启重塑主体性的旅程。

        首先,我们在生活中再次面临那些因缺乏主体性而产生的 “低能量” 行为时,要及时捕捉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在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时,试着在心里问自己:“我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这个要求对我意味着什么?” 通过这样的自我询问,我们能够逐渐唤醒内心深处被压抑的主体意识。


        同时,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技巧也至关重要。可以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参加成长小组,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力量。就像有人通过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改变了过去习惯性的自我否定思维,开始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而在面对工作挑战时,不再犹豫不决,而是充满自信地迎接。

        此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也是重建主体性的重要一环。与那些尊重我们、鼓励我们表达自我的人交往,他们积极的反馈会如同阳光雨露,滋养我们逐渐成长的主体性。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得到正向强化,我们的内心会愈发坚定,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