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引导七年级学生全面认识法国的地理风貌、经济特色与文化魅力,以下是对本次教学的深入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法国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位于欧洲西部,三面临海、三面连陆的海陆位置,清晰描述其六边形的领土轮廓特点,对法国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分布也有较好的掌握,能依据地图说出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在气候方面,学生基本能识别法国主要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区域,并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而且对法国的工农业和旅游业的知识点掌握较好。
本节课的亮点之处在于运用了地图教学法贯穿始终,而且在阐述法国工农业发展时,运用大量实际案例。以法国葡萄酒产业为例,从葡萄种植的气候、地形条件,到葡萄酒酿造工艺、品牌营销,深入剖析整个产业链,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然条件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以及法国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了综合思维;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法国在欧洲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仅在课堂结尾简单提及,未作深入拓展。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因时间限制和教学安排,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专题拓展活动,如开展 “法国在世界” 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法国在欧盟经济合作、全球文化传播、国际政治舞台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或小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法国的认识,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