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一男生不想后面站人,结果对着后面女生的头就来了一拳,然后发出哀鸣。哎,放学了,你能不能稍微安静一下?
男生已经不是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了,上课坐在凳子上左摇右晃。管他吧,其他同学就没法上课。不管他吧,他发出的声音也弄得大家没法上课。开学第二周,几乎到了,有他在班里就没法上课的窘境。
这样的孩子,怎么处理呢?
如果不管理,其他家长就有意见了,你这位老师怎么连个一年级的学生都管不了啊?
管他呢,家长也有意见了,这还是个宝宝啊。
我真是左右为难。
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考,我发现我从小学到了初中,真是相当于自废武功,重新修炼了。谁说一年级好教,我也不信。有本事,你过来给我管管。当然了,绝大部分是比较好的学生,可是我现在真不知道,这些孩子的行为是因为年龄小,会随着长大就消失了,还是性格如此,以后变化也不会很大呢?
写一写,我个人的几点做法,都是在摸索,因为我现在没有一个完整的探索链条,并没有真正的成功经验,只能一点点总结,摸着自己过河了。
一:定期召开班会。能听会的同学,本身是很优秀的,不听的同学才是最需要听的同学。我现在觉得,如果使用张利老师的“荣誉激励制度”,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我想尝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实验一下。这个方法,有哪些操作步骤可以使用呢,对我来讲,这是要慢慢摸索的。
二:严格管理。我的孩子即将上一年级,我非常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天天吼叫的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从态度上,尤其是课堂上一定是严肃的,对于违反课堂行为的事情,不能容忍。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定要做的探索。
三:定期谈话。每个孩子一定有自己的开关,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学生的开关,这对我来讲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小刘同学比较喜欢劳动,小李同学很喜欢游戏,小美同学比较喜欢班级的一位小男生。既然三位同学,各有自己喜欢的,在乎的,那我能不能从这三个环节给学生们多一把尺子呢?
喜欢劳动的同学,可以办法劳动奖章,为自己荣誉激励加分。
喜欢游戏的同学,在运动上有好的劳动,可以为自己的荣誉激励加分。
在学生出现问题前,提前明确规则。在每次班级活动以后,都要精准分析谁好谁差。对于优秀的,要进行奖励。对于不优秀的,要有明确的批评。
四:和学生做朋友。
我发现了一个事情,当我跟学生一起跳绳的时候,学生明显感觉自己跟老师走得非常近,我在跟学生一起游戏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到我的关心。如果,学生活动,我只是像一个监工一样的话,我感觉学生可能会跟我保持距离。
五:调用家长的力量。
这个打女生头的同学,我已经严肃跟家长交流了,估计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段时间他收敛了很多。其实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可是我经验不足,没有能力马上就解决问题,笨手笨脚的。哎、、、、
我会继续努力的,摸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尽自己的全力为学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