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周嗓子像被塞进了团带刺的棉花,疼得人坐立难安。周五晚上刚沾到枕头就昏睡过去,却还是被喉咙里的灼痛感揪着醒了好几次。连续几天没睡安稳,到了周六,我彻底发不出声音,连张嘴都觉得费力。
辅导两个孩子写作业时,我只好放弃说教,改用手比划。可看到他们对着题目发愣,火一上来就忍不住喊了句“哎呀喉咙疼死了”,话音未落就后悔——喉咙像被刀割一样疼。儿子立刻放下笔,小大人似的摆摆手:“妈妈,你别说话了,我心疼,你要爱你自己!” 这句话像块暖石砸进心里,我瞬间红了眼。我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大小事都得扛着,却忘了自己也会累、也会疼。
女儿见我抹眼泪,赶紧凑过来拉我的手:“妈妈,你同意我们就伸1,不同意就伸2!” 接下来的两天,这套简单的“手语”成了我们的沟通密码。他们乖乖低头写作业,遇到问题就举着本子给我看,我点头伸1,摇头伸2,配合得格外默契。更让我惊喜的是,我躺在床上没力气打扫,姐弟俩竟主动拿起扫帚拖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
这两天“哑巴”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家庭教育从不是家长的独角戏。适当放下“全能”的包袱,让孩子学会体谅与分担,他们回馈的,远比千言万语的叮嘱更动人。原来,学会爱自己,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