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写作计划
一、写作期望
在对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进行深刻剖析后发现自己因为积累太少,导致无论走哪个方向都感觉渺无希望,因此对写作的期望放得比较低,打算先从读书学习开始,比较羞愧的是,作为一个财务,其实对理财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打算先从理财类读书稿写作开始做起。
二、写作方向定位
2019年读完10本理财类图书,输出10篇讲书稿,40篇以上拆书稿。
三、具体的行动计划
1.每天花10分钟听各大平台讲书稿、拆书稿。
2.持续学习讲书稿、拆书稿课程。
3.每天保证一个小时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每周输出一篇拆书稿,每月读完一本书,就能完成一篇讲书稿及四篇拆书稿。书单如下:
(1)《小狗钱钱》
(2)《穷爸爸,富爸爸》
(3) 《邻家的百万富翁》
(4)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5)《滚雪球》
(6)《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7)《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
(8)《管道的故事》
(9)《人人都爱经济学》
(10)《巴伦金融投资词典》
附:每月任务完成情况表:
第二题:《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讲书稿
大家好,我是张妞爱码字,今天要为大家解读的是美国作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这本书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非常实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叛逆、报复、退缩、不作为等等,本书通过很多鲜活的例子,不仅告诉了家长或是老师应该怎么做,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说,正面管教能让每个孩子做到真正的自信、自尊、自立,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价值感、认同感,从而更顺利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孩子,并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听话、乖巧、懂事了?你告诉孩子: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要玩,要多吃点蔬菜多吃点肉……他冷漠地看看你,然后还是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饭粒,不高兴还扭头走开。
很多时候,家长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侵犯,跟他说过很多次玩具玩过以后要收好,他非但不收好,甚至可能恶狠狠地把玩具朝你扔来。你当然火冒三丈,把他的玩具没收,惩罚他今天不能再看动画片,再大些时候,你可能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可能孩子屈服于你一时的“淫威”,开始乖乖听话收拾东西了,可往往没过多久,你发现他又再犯,而慢慢地,你发现孩子越打越疲,你只能不断升级你的“招数”,企图每一次“镇压”住他。
可是每一次,你在短暂的“胜利”中没满足多久,又将投入到下一次“战斗”。你越来越疲惫,孩子却越来越叛逆,眼睛里充满了挑衅甚至敌意。
有些家长则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整天围着他转。孩子不吃饭,一口一口哄着喂;孩子不好好收拾玩具,家长就全权代劳;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就买买买,或者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充当孩子的“助理”,甘做孩子的“保姆”。
关键是,每次你那么辛苦,一切都顺着他。他却丝毫不领情、不懂感恩。可能他会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在家里称王称霸,一旦有让他不满意的地方,一旦有人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大哭大闹。渐渐地,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伸手党”。
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惩罚必然会造成孩子的逆反,骄纵也培养不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健康人格,但往往到了实际情景中,就失去了意识和控制,或者说找不到更适合的方法。一不小心就走偏了。
《正面管教》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这是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句话。《正面管教》非常科学地分析了每一个孩子的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家长如何判断和应对。而不管是哪种具体的正面管教工具,都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进行的,也就是说,家长应该把孩子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交流,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教育,同时作者强调,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启发孩子自我评价,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及时给予鼓励,能形成孩子强烈的责任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可以说,每一个面对孩子手足无措的家长,在读完此书,都会豁然开朗,而那些具体而实用的教育方法、工具,每次用到实际生活中,你都会发现,你和孩子都能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她是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尼尔森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心理咨询顾问以及大学的心理咨询教师。她的《正面管教》系列书籍被翻译成了超过16种语言,销量在美国超过了400万册,其他国家超过了200万册。《正面管教》已经出版发行了27年,还能有如此持续的影响力,改变着全球600多万个家庭,堪称经典。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正面管教》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巧用沉默,让你的孩子了解自己,懂得自知,学会担当”。
第二个重点,是“赢得孩子,而非赢了他——懂得尊重,让你的孩子省察自己,懂得自立,学会合作”。
第三个重点,是“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善用鼓励,让你的孩子相信自己,直面错误,不断成长”。
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重点内容:“此处无声胜有声——巧用沉默,让你的孩子了解自己,懂得自知,学会担当”。
记得我当小学老师的时候,我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口干舌燥,孩子却在下面叽叽喳喳乱成一团,即使我不断强调:“接下来这个知识点很重要!请大家认真听!”甚至是点名批评:“某某某,请专心听课,看黑板!”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后来我发现,当学生在下面讲话的时候,我就闭嘴,什么也不说,教室就会瞬间安静,全班齐刷刷看向我。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让沉默化作聚焦力,因为肃然起敬的“无声”,胜过苦口婆心的“有声”。
每个班上有一个“小刺头”,我接管的这个班也不例外。这个“小刺头”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和班上的同学吵架动手,好几次我劝阻下来批评教育,他却基本听不进去,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甚至还想继续冲上去再打对方几拳。
对此我很苦恼,就询问了以前的带班主任,她说,小张,你还是太年轻了,当老师的,得练一个基本功——一个眼神就能把你“杀”死。
后来我发现,这一招真的很管用,“小刺头”再作乱的时候,我就默默站在他面前看着他发狂,而他的怒气,也随着我眼神的注视,慢慢消减了。等这阵脾气过了,他心情好的时候再对他进行教育,我发现会顺利很多。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让沉默化作威慑力,因为不言而喻的“无声”,胜过无力训斥的“有声”。
其实何止是小孩,大人不也一样吗?试想一下,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领导批评了你工作没做好,回到家,发现你的家人还不停责备你脏衣服不洗、没有记得买酱油等等这些小事,恰好这时候,你的孩子把水打翻在了你的工作电脑键盘上……
如果你不懂得给自己按一个“暂停键”,可能你马上就会把所有怒气撒到孩子身上了。而发怒时做的傻事,其实每次事后想想,都觉得很小题大做很可笑的。
“此处无声胜有声”,是让沉默化作暂停键,因为自我修整的“无声”,胜过失控失态的“有声”。
蔡康永说过:一个随时随地裸露自己情绪的人,就像随时随地不穿衣服不做掩饰走在大街上一样,是婴儿和某些“行为艺术家”才干的事。
《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把发怒时容易作出的失控行为,叫作受“爬行动物脑”控制的行为。不管此刻正在被惹怒的是你,还是你的孩子正在发脾气,你都要随时告诫自己:不要受“爬行动物脑”控制,此刻任何说教都是不管用的,不如给彼此一个“暂停期”,等冷静下来再聊。
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暂停过后,问题解决了。而如果问题还在,当双方都处于一个平和的情绪去交流时,就更容易达成目标。
“积极的暂停”是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的重要工具,这本书中还提出建议,在家里或者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组织孩子布置这么一个“暂停区”:
有的教室布置了一个“夏威夷岛”,装点上阳光沙滩绿树的图案,孩子可以在需要“暂停”的时候去躺椅上吹吹“海风”、看看书,想一些愉快的事;
在家里,我们可以在卫生间放几本幽默的书,为什么选择卫生间为“暂停区”?因为那里密闭不受干扰,更容易让大人冷静下来;
你也可以在双方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说:“我认为你现在说话的方式很不尊重人,我建议我们都回避一下,等找到相互尊重的方法时,再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去自己的卧室或自己布置的“暂停区”,看看书、听听音乐,做些放松的事情。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明明犯错了,却让他去“暂停区”里享受舒服,这不是在纵容他吗?
这里就要引出作者提出的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了:是什么让你认为,“要想孩子表现得更好,就要让他感到更糟”?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犯错了就是要惩罚,让他尝到苦头,可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难道不是在告诉孩子“唯有凌驾于别人之上,我才能获得成就感,别人才会听我的”吗?
世界上最荒谬的逻辑大概就是:我用打你的方式告诉你,不能打人。
这就是为什么,你如果任凭自己的怒气“发作”,以家长、大人的姿态对孩子进行惩罚时,他即使一时服软,却会产生更多的逆反行为甚至报复行为了。惩罚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效果,却不是长期有效的。
积极的暂停,是给孩子一个机会,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是给孩子一个提醒,懂得怎样尊重彼此;同时,也是给予孩子一种“无声”的力量,走向正面的亲子关系。
“无声胜有声”的正面管教方法还可以用在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上。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个例子,孩子不好好吃饭,东玩玩西瞧瞧,这时候,家长不必过多的说教,因为说了也没用。而是先立规矩:比如规定半小时吃完饭,半小时到就收拾桌子;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不好好吃,要挨到下一顿,中间也不会再单独给他做或者买任何吃的。
孩子没好好吃,自然不一会就会饿。这时候我们要避免“借题发挥”,比如说:我早告诉你要怎样怎样。也不施加责难、羞辱、痛苦,当然也不能包揽孩子的困难,比如心一软又去给他准备新的食物。
当然,你可以表示同情与理解:“我知道你现在很饿很难受,但是我们商量过了,要到晚餐才可以吃东西了,我相信你可以挺过去。”然后让孩子去体验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自然就会明白好好吃饭的重要性。
可能有时候孩子会反复来试探你,看你是不是来真的,这时候你只需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自然会明白,任何招数都影响不了你,除非他自己改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知道,惩罚或者纵容可能一时见效,而正面管教,虽然在一切变好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但长期下来,却能永久性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沉默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做,比说更重要。记住自己该做什么,比盯着孩子该做什么更重要。
“和善而坚定”的沉默,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省察与修正,懂得责任与担当。
刚才,为您讲述了《正面管教》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重点内容:“赢得孩子,而非赢了他——懂得尊重,让你的孩子省察自己,懂得自立,学会合作。”
《正面管教》里强调,知道“怎么说”比知道“说什么”更重要。
有时你要表达的意思是同一个,却因为表达方式与态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假设孩子打翻了端在手里的菜盘,很多家长常用的说话方式,要么充满责备——“你怎么那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要么就借题发挥——“我不是告诉过你要怎么拿盘子了吗?”甚至不信任,包揽一切:“这点小事也做不好!算了!下次还是我来吧!你弄我不放心!”
试想一下,如果打翻菜盘的是你的朋友,你会用这样的态度来说吗?
尊重孩子的前提就是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社会人,是与你平等的个体,他需要获得尊严和尊重,就像你对待社会上每一个人,对待你的其他家人朋友一样。
如果你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站在“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须听我的”立场,或者仅仅是为了制服孩子证明自己的权威的话,那你将会深深地失望。
想一想,刚刚那个情景,你只需要把孩子当成你的朋友,说一句:“噢,盘子打翻了,这下该怎么办?”我想大部分孩子都会积极地自己清理打扫起来,问题不仅解决了,孩子也一定会印象深刻,因为是他自己动手解决的。一旦有了一次自己犯的错自己解决的过程,相信他也更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可见,放下"赢了"孩子的高高在上,用尊重朋友的语气和你的孩子好好说话,你将“赢得”孩子的自觉自省。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作者具体分析了孩子几种常见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家长应有的回应。
比如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他只是想要通过你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认为只有你关注他,围着他转,他才有归属和价值。所以我们只需要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有用的任务上,比如让他帮忙整理一下餐桌,或是给他一个秒表,你正处理要紧事的时候让他为你计时,并且明确过了多长时间你事情能处理完,就可以陪他了。
而对于寻求权利或者报复的孩子,他不过是想通过反抗来证明自己有归属感,来告诉你,你让他受到了伤害,所以他也要让你同样受伤。就像本文开头举到的例子,你命令孩子把玩具收好,甚至不惜用惩罚来让他“屈服”于你,然后他开始学会反抗与破坏,不仅不收拾,还把玩具扔向了你,告诉你:我就喜欢把屋子丢得到处是玩具!
这时候你可能觉得被激怒了,并且对孩子失望透顶、难以置信。但如果你利用第一个重点内容所说的工具,做好“积极的暂停”,而不是企图惩罚还击,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呢?
首先,是表达理解:“刚刚你冲着妈妈扔玩具,就是不收拾,我想一定是妈妈的语气不对,让你感觉不受尊重,感到很生气,是吧?”
其次,是表达同情,记住,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赞同他的做法或者宽恕他:“我非常理解你为什么生气。妈妈小时候因为看完书随手一丢,没有放回书架,也被外婆很严厉地责备过,我当时很生气,觉得她不应该那么大声地对我又吼又叫。”
再次,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态度真诚友善地进行了前两步交流,在这一步,孩子一定更听得进去你的感受。比如孩子问你,后来发生了什么,你可以把当时的解决方法讲出来以供参考。然后向孩子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妈妈当时责备你不收玩具,是因为家里实在太乱了,如果我们不把玩具收拾好,每次你都要找很久。妈妈只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因为语气不对伤害了你,你要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你觉得,我们应该想一个什么方法,才能提醒自己,玩过的玩具就及时收回原位?”相信你的孩子,一旦你放手让他自己去解决,他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也能在这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感。
另外,关于玩具乱丢的问题,作者也提出,很多孩子不重视收拾玩具,往往是因为家长买的玩具实在太多了!他不收拾这个,即使丢了也不怕,反正还有其他的可以玩。
所以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先解决玩具多的问题。比如丢一边不管的玩具,家长就把他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超过一周都没想起来,说明这个玩具对他并不重要。这样就可以筛选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玩具,然后一起商量出解决办法。
比如下次再忘记收拾,那么这个玩具就被打入“冷宫”,一周不得再玩。
又比如,也可以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法,互相确定一个“暗号”,当孩子没收拾玩具的时候,家长就把孩子吃饭的盘子倒扣在餐桌上。
无论是什么方法,你会发现,一旦放下“赢了”孩子的盛气凌人,用尊重合作伙伴的方式与你的孩子探讨问题,你将“赢得”孩子的自立自强。
就如冰心所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美丽,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尊重孩子,就是放下你的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
因为在家里,在孩子面前,没有输赢之争,只有合作共赢。
讲述了《正面管教》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我们来说说第三个重点内容:“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善用鼓励,让你的孩子相信自己,直面错误,不断成长”。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也许你认为,所谓的鼓励,就是一个劲夸孩子一个劲给孩子打气加油吧?
但读完《正面管教》,你会发现,如果不明白真正意义上的鼓励,有可能,孩子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肯定而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并且认为,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同,他才有自己的价值。
鼓励,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当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很多家长都用这样的夸奖:“好孩子”“你做得对”“我为你骄傲”,却忽略了成绩背后的努力,甚至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最后的成功而忽略曾经的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鼓励,应该是肯定孩子的行为:“做得好!”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你取得你那么好的成绩,说明你付出了很多努力。”而即使孩子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也需要家长对他的付出进行认可:“你尽力了。”同时启发孩子思考怎么获得进步:“你对成果感觉怎么样?”
因此,善用鼓励,是让孩子明白: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有成就才爱你。我爱你,是可以接受你的全部,看到你的付出。
真正意义上的鼓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想起我刚开始教孩子写拼音时,总是把孩子写的好的圈出来,需要改的画个叉叉,让孩子一遍又一遍改。
但《正面管教》里提出的方法,却让我自愧不如。首先,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优点并予以肯定:“你觉得哪几个字母写得漂亮?”其次,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哪里需要改进:“你觉得哪些还可以写得更好?”作为家长和老师,再做相应的补充引导就可以。
可见,善用鼓励,是让孩子了解:我爱你,不是让你为了我而改变自己。我爱你,是相信你自己能做到更好。
《正面管教》里多次提到:犯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孩子犯错,如果家长只是训斥惩罚,孩子的关注点就会停留在错误上,而非改正错误。长期下来,会出现害怕退缩的心理,或者是想办法去掩盖错误,成为一个“讨好者”。
那么,如何在孩子犯错时用好鼓励呢?
想想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上课不听讲,老师惯用的伎俩就是罚站、罚抄,调皮的孩子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破坏公物,往往就会被请家长,更有甚者全校通报批评。
现在看来,如果懂得了犯错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时机,在犯错时用到鼓励这种小技巧,也许孩子就不会一犯再犯,甚至会变得更好。
正如作者提出的,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向积极方面非常重要。
孩子上课不听讲,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可以秉承“做错什么,就弥补什么”的原则,让孩子明白,你影响了老师上课,所以应该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弥补:帮老师擦黑板、接水、倒垃圾,甚至可以发挥孩子特长,帮老师讲解一部分课的内容。
孩子在弥补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获得了更多成就感,一个觉得自己有用有价值的孩子,同一个错误自然不会一犯再犯。
孩子在墙上乱画,甚至破坏公物,依然是“做错什么,弥补什么”,用第二个重点内容所说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引导孩子自己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把墙面刷回原样,想办法修好公物,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当校园“守护者”,负责监督其他同学,不犯同样的错误。
看到没有,其实惩罚与鼓励就是一线之隔,善用鼓励,是让孩子懂得:我爱你,不是只爱“对”的你,让你为“错”吃到苦头、付出代价。我爱你,是也爱“错”的你,让你在“错”中积极应对、获得成长。
此外,作者强调了班会和家庭会议的重要性。因为孩子犯错,往往是因为没有事先商定规则。在孩子平权参与的班会与家庭会议中,一起制定都可以接受的规则,出现问题时,孩子便会自觉去解决。
“仪式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家庭会议中,还体现在亲子专属的“特别时光”中。作者建议,2—6岁的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特别时光,6岁以后,至少也要保证每周半小时。
这段专属于你和孩子的特别时光,你们可以分享彼此的开心与不开心,让孩子感觉到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同时对家长也是一个提醒:你和孩子在一起,是为了一起享受快乐的。
最后,鼓励的形式千变万化,鼓励的初衷却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明白: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爱你,更不会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不爱你。我对你的爱不需要理由,也没有条件,仅仅因为,你,就是你。
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即将接近尾声,接下来我对《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总结。
首先,我们讲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巧用沉默,让你的孩子了解自己,懂得自知,学会担当”。利用“积极的暂停”,能教会你的孩子如何处理情绪,让你和孩子回归平心静气,进行有效交流;“和善而坚定”的沉默,也能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寻找到自我的价值。
其次,我们讲到了“赢得孩子,而非赢了他——懂得尊重,让你的孩子省察自己,懂得自立,学会合作”。放下你的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合作共赢,你会发现问题解决了、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也更加自尊、自立、自强了。
最后,我们讲到了“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善用鼓励,让你的孩子相信自己,直面错误,不断成长”。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看到孩子的付出,给予孩子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错误中自己学习、自我成长。
感谢您的聆听,愿本次分享能让你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如何正面管教出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归属感、责任感和价值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