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好几季《奇葩说》啦,终于想要写文章了。凑巧高考的热度稍稍减了下来,趁月底出成绩填志愿之前,谈谈我的看法吧。不是很成熟,各位看官一笑置之即可。
1.高考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比赛。
发挥出色的去了理想中的大学,那又怎样呢?难道人生从此一劳永逸,顺风顺水?发挥失常的捶胸顿足,成王败寇,由此被扣上低人一等的帽子?就算牛X如状元,也从此背负压力,众人围观——倒要看看四年后七年后十年后究竟是有多牛X?
2.知识要不要变现?
知识是什么?成功如何定义?金钱如何解释会被人们所接受(而不是遮遮掩掩又欲盖弥彰)?
我想社会应该能够容纳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的人做匠人,一辈子做家具,一辈子剪头发,或者一辈子教书讲高考题。他们都在服务于社会,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那成功是不是只可以异化于「房子+车子」的总价?我想未必。但是,无需唾弃金钱,尤其是文青或者知识分子,因为钱只是你服务社会之后所获得的附加产品,其主要产品是你因实现自我价值后的满足感。我想,这可能是愿意选择当乞丐的人总是少数的原因之一吧。
3.如果一个人来自于远离城市(哪怕是五线六线城市)的山村生活,哪他要不要参加高考?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要。一定要。Why not?
还记得那个浪漫的比喻吗?高考哪有那么严肃,只不过是一群年轻人一起做一张卷子,来决定今后四年和谁一起同宿舍,和谁一起恋爱,和谁一起吃饭,和谁一起翘课,和谁一起去看演唱会?
是的,类似于这样轻松的想法。如果一个人来自小山村,那他一定要参加高考,因为这几乎是他成本最低的连续四年呆在城市里的方式。因为有宿舍,房租低于市场价好几倍;因为有饭堂,伙食费低于市场价好几倍;因为有奖学金助学金及生源地贷款,学费又解决了一大半甚至全部。为什么不去呢?高考又替他筛选了价值观念趋同的舍友,请问这样的机会人生中能有几回?
他应该去看看另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有可能,还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机会天天有,只不过人口越聚集的地方,机会就越频繁。
4.学校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或者说是最佳场所吗?
我越来越觉得大学像幼儿园,大家一起去那个地方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交换价值观,包括修养的养成,人生观的相互影响,甚至是找个说话的伴儿这样简单。至于获取知识,你不会真的以为书本上印的东西能有互联网上更新得快吗?
不好意思,这是我儿子的地盘,请允许我还得回到他身上。我不敢确定到他那一代人,高考改成啥样子,唯一一个我敢肯定的是应该逃不出终身要学习的命运。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了,你想想看有多少职业是大学专业里没有设置的。打个比方,如果某一天你已经具备自学的能力,那么你还需要去大学吗?或许,那张文凭只是你内心里的一份情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