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选择》里,学习到了同理心倾听的概念。
作者告诉我们:
有同理心的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他们能换位思考。
作者除了自己能做到之外,还花很多时间教别人用同理心倾听。
这是因为:
同理心倾听能让讲话人感到欣慰:他的想法,终于可以讲出来,终于有人听到了。
听他讲话的人是:
愿意好好倾听他的不同观点和视角、能真正理解他想说的内容;懂他!
能将他的讲话,作为一个进步的机会、不会认为他的想法是幼稚的,能尊重他。
能意识到他讲的内容,其中会有别人所不了解的东西、能欣赏他的独特天赋,让他有自信地讲出想法的。
一个人,能够将他的所有感受,全部发泄出来之后,他才愿意用心聆听别人的想法。
所以需要有一个人,懂得同理心倾听,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跟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直到他说,“我的故事讲完了,让我来听一听你的故事吧。” 这样,两个人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有可能实现:我找到你
我明白到:
第一,同理心倾听,不同于同情
有同理心的人,能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
同理心倾听,是在努力领会对方的观点,聆听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其感受。
但不一定是赞同!同情,会在冲突中赞同或转而支持对方。
第二,同理心倾听,如空气和水
有冲突的世界,人们感到被漠视、被剥夺了权利;他们因为被忽视、被误解而沮丧。
而人类对被理解和重视的需求,如人们对洁净水和空气的需求一样。
所以作者将同理心倾听比作心理空气,呼吸顺畅时,需求就已经得到了满足。
需求满足时,就可以致力于解决问题,当有人能够,真正倾听就能解决问题。
第三,我找到你,我倾听你,我们之间的墙就能轰然倒塌。
作者想象:地牢中,墙的一面,有一位囚徒,他日复一日地敲着莫尔斯电码发出信息:“有人听到吗?有人在吗?”
墙的背面,终于在一天,传来一个微弱的敲击声传来,“有的。”
简单回应,能帮助囚徒,从孤单中解脱出来,令他再次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作者说:我找到你,我倾听你,我们之间的墙就能轰然倒塌。
第四,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
别人说什么东西不好时,别急着认同,先问一下对方,作了此评价的原因。先理解,再决定是否认同。
别人不同意自己观点时,要告诉对方,知道对方有不同的视角,请对方讲出来对你听。
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他们没法理解你。你先主动理解别人,那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若是对方觉得你在下意识地反驳他所说的一切,他是不会真正地,对你,毫无保留。
我们可以做的是:
下次要做讨论时,每个人要陈述完前一个发言者的观点和感受, 并得到认可后才能发言。
复述听到的观点不难,但要捕捉对方的情感不容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才能达到同理心的境界。
到那个时候,你才能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到对方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