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键词——義(三)

(三)现代钱穆先生的新解

钱穆的《论语新解》,大半也不做解释,径直用“义”字(16见),其余8处解释则比较多样化,笔者以为于义为佳,故亦胪列如下:

2.24:“见义不为,无勇也”。钱解:“义者人之所当为。”

4.16:“君子喻于义”,钱解:“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

5.15:“其使民也义”,钱解:“使唤民众有法度。”

6.22:“务民之义”,钱解:“专用力于人道所宜也。用民字,知为从政者言。”

14.14:“义然后取”,钱解:“要当于义才取。”

15.17:“言不及义”,钱解:“终日言不及于正义”“言谈不及道义”。

16.10:“见得思义”,钱解:“义然后取也”“见有可得,宜思义之当否”。

19.1:“见得思义”,钱解:“见有得能思及义,不妄取。”

综合钱穆的解释,“义”的含义大致有:人所应当的、事之应为的、是非法度、正义道义、合于道义等;“义”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更可指道义是非法度(道德原则)本身,或合于道义法度。

(四)现代杨伯峻先生的解释

另一位现代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对“义”字的解释也比较多样化,不过,在其附录《论语词典》中,他把“义”的含义分为两类:(1)名词:合理的,有道理(21次),如《学而》“信近于义”;(2)叙述词:合理,有道理(3次),如《公冶长》“其使民也义”。杨先生用“道理(有道理)”“合理(的)”来解释“义”字,这使得“义”的含义更加泛化,因为道理或合于道理不必一定得具有道德含义。

(五)《<论语>信述》的解释

《信述》中,对“义”有所解释有以下几章:

1.13:“信近于义”义:事之宜也。

2.24:“见不为。”义者,人所应做。

5.16:“其使民也。”:合宜。

12.10:“主忠信,徙,崇德也。”引用刘宗周曰:义,德之制也。

19.1:“见得思。”义:宜也,指是否符合道义。

纵观《信述》的白话翻译,将“见义不为”的义解释为应该做的事,“其使民也义”的义解释为合于礼法,“务民之义”的解为人道之事,“见得思义”的义解释为应不应该,“行义以达其道”的义解为义事之外,其余19处的白话翻译,均译为“道义”,或直接译为“义”。

所以,“义者,宜也”能否贯通《论语》中“义”字的解释,还是大打折扣的,尽管传统注疏多用“宜”训“义”,但并不能(实际上也很难)一“宜”到底。日本儒者伊藤仁斋(1627—1705)在《语孟字义》中的一段话,特别好:

义训宜,汉儒以来,因袭其说,而不知意有所不通。《中庸》谓义宜也者,犹言仁人也。礼履也,德得也,诚成也,但取其音同者,发明其义耳,非直训也。学者当照孟子“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暨“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等语,求其意义,自可分明。设专以宜字解之,则处处窒碍,失圣贤之意者甚多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义’解释为‘宜’,是自汉代儒者以来,一直沿袭的说法,却不知道在某些语义上并不通顺。《中庸》里说‘义’就是‘宜’,就好比说‘仁’就是‘人’一样。再比如‘礼’如同‘履’(践行的意思),‘德’如同‘得’(获得的意思),‘诚’如同‘成’(成就的意思)的意思一样,只是取了读音相同的字,来阐发其中的义理罢了,并非直接的字义解释。学者应当按照孟子‘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以及‘人都有一些事情不肯去做,如果能把这种不肯做的心推及到应该做的事情上,就是义’等话语里边,去探究‘义’的意义,自然就能清楚明白了。倘若专门用‘宜’字来解释‘义’,那么在很多地方都会行不通,与圣贤的本意相差甚远的情况就太多了。”

伊藤仁斋认为,“义者,宜也”是音训,若专以“义者,宜也”训释“义”之含义,多窒碍难通。应该从孟子本人的一些说法如“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等来理解孟子“义”概念的实质意义。

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孔子“义”概念的伦理实质意涵,就不能停留于“义者宜也”这一形式义层面,而应该尽可能发掘孔子对“义”的一些实质性说明

但是,纵观《论语》24个“义”字,孔子似乎也都不曾给出关于“义”的实质含义。倒是其后的墨子和孟子给出了一些实质的含义,如墨子明确说“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样的盗窃行为和杀无辜之人等为“不义”(《墨子·非攻上》),孟子也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等。既然孔子对“义”没有实质的说明,我们就在“义者,宜也”的基础之上来理解孔子的“义”概念。

由此可见,《论语》中的“义”,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义者,宜也”来解释,而大部分的“义”的含义则是仁义、道义、正义。即便是做合宜、合理、应当等来解释时,也具有鲜明的道德含义。

综合起来看,孔子“义”的概念,在《论语》中大多数情形下泛指道德原则、道德价值或道德适宜(应当含义大致为合宜、正当、应当、善、正义、道义、合理等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的看法最有见地:“孔子所谓义是泛指道德原则,并非具体的道德条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