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熬得善德白了头

悬着一颗心抽空加熬夜终于读完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看到主人公的结局还算不错,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这是一部七万字的小说,据说是马伯庸用了11天就写出来的,真是佩服至极。

巧不巧的是,故事中的“荔枝使“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也刚好用了11天。

说起故事的主人公李善德,他真的是个小人物,52岁,上林署从九品,很小官吏,老实忠厚的一个人。

故事起因于老李请假看房子,人在长安待了二十二年,终于贷了招福寺的“香积贷”买了一套房子。

但是,恰恰因为买房,缺席了单位上林署的一次重要会议,故此被“黑心”同僚们举荐为“荔枝使”。

原以为是好事一桩,谁知酒醒后的老李发现,上司刘署令把敕书上的荔枝”鲜”的“鲜”字,用纸贴住改为“煎”,成为“荔枝煎”。一个跟头,还原了“荔枝鲜”的任务。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这个“荔枝使”,不得不接下这个任务——去岭南为杨玉环运送鲜荔枝。

并且,贵妃娘娘杨玉环的生日是六月一日,李善德必须争分夺秒,这似乎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真实“二十八年的谨小慎微,只是一次不经意,便陷入万劫不复”。

万念俱灰的老李在好友韩承和杜甫的鼓励下,决定背水一战。

虽历经九死一生,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李善德遇到了老胡商苏谅、荔枝姑娘阿僮,对他的任务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终,他采用保温,带枝,盐洗,冰封,换人,换马,换船这些笨办法。以“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做到了整个大唐之最,完成了任务,博得了“妃子笑”。

可是,这个小人物并没有飞黄腾达,因为他勇敢地在右相杨国忠面前揭露了官场的暗黑、为民请命,差点儿命丧黄泉。最后,得益于宦官的内斗,在“冯元一”(高力士)的帮助下,最终只是被发配到了岭南。

不过,他最终因祸得福,阴差阳错避开了安史之乱,一家人平平安安。

按下纷乱的心,对官场的种种只能”咋舌“,搞不懂搞不懂。

但是,这个执着的小人物带给人一种力量感,他虽然笨拙、胆小、窝囊,但会豁出命去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东西,让人充满敬意。

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其他的道理,大多出自他和两位好友之口:

如李善德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如杜甫所写: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如韩承所说:沉舟莫救——舟已渐沉,救无可救,惟有止损而已。

再如”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和光同尘”等等,都值得细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